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句式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4-03-21 08:00:51 编辑:文言文之家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句式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个句子,既是宾语前置句,也是判断句。按现代文的语序就是“不施仁义,攻守之势异也”,可翻译为“不实施仁政,攻守的形势就会发生变化”。

  在这个句子中,“仁义不施”即“不施仁义”,意思是“不对天下施以仁政”,其中“施”是谓语,宾语是“仁义”,所以该句是宾语前置句。同时,“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明确表示了一种因果关系和判断,即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所以它也是判断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正确语序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个句子的正确语序应该是“不施仁义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个句子原本的语序是将宾语“仁义”前置了,所以为了还原成正常的语序,我们应该将“仁义”移回其应在的位置,成为“不施仁义”。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翻译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意思是: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具体而言,这句话是在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时指出的。贾谊认为,秦朝在统一六国后,没有实行仁政,而是以暴政对待人民,导致人民怨声载道,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同时,贾谊也指出了攻守形势的变化。在统一六国时,秦朝处于攻势,能够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征服其他国家;但在统一后,秦朝应该转为守势,实行仁政来维护国家的稳定,但却没有这样做,导致了形势的逆转,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因此,“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统治者不实行仁政,就会导致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从而使得攻守形势发生变化,最终可能导致国家的灭亡。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哪里?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是《陈涉世家》中陈胜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总结。文章最后总结陈胜失败的教训,即骄躁轻狂和缺乏克制忍耐力。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既是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也是对陈胜失败的教训的概括。陈胜虽然能够称王于一时,但最终仍然失败,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不能施行仁政,因而不能保持攻守的形势,最终导致了失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何借鉴意义?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的借鉴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不能仅仅依靠武力和暴力手段,而应该注重实行仁政,以人民利益为重,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攻守形势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调整策略,适应新的形势。在统一国家后,统治者应该由攻势转为守势,注重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不是继续采取征服和扩张的政策,否则会导致国家的衰落和灭亡。

上一篇:敢以烦执事的句式及翻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文言文之家   沪ICP备202102396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