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海风云-第21章 十分好奇-雪原-历史传奇-爱读网
第21章 十分好奇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7-27 16:14      字数:2305
    李木英十分好奇且无比认真地听王芳小姐认真讲述道: “前年夏日的一天,父亲接见了一位来自福建邵武故县的监察御史。这个监察御史唤作黄履,与父亲、蔡确、章惇等革新人士关系亲善,是朝廷实施新政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决拥护人。黄履少年时就学于和平书院,青年时期,因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被书院推荐至京城太学攻读博士学位,于嘉祐元年(1056年)高中进士,授南京 (今河南商丘)法曹,后又调任高密教授、同知礼院。熙宁元年(1068 年),神宗擢升黄履为监察御史。其岳父是太子中允沈括,女婿为参知政事吕惠卿。当父亲与黄履谈完了鼎故革新的重大事情之后,两人随即聊起了和平书院这个有趣的话题。此时的王芳,因奉母亲之命,唤父亲、黄履至客厅就餐,父亲点了点头,随即拉着女儿的双手,向着客人玩笑似的缓缓说道:‘可惜我家王芳是个女 儿之身,若是个男子,父亲定让女儿进入和平书院深造学习。’黄履一听,也跟着笑了笑,十分遗憾地轻声说道:‘和平书院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一条像样的河流。所以,从和平书院走出来的生员,个个几乎是旱鸭子。’紧接着,黄履又向父亲介绍了和平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他还特意谈到了和平官坊墟的上官家族,夸上官的先人教育有方,后代沿袭了前代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是诸家氏族的学习楷模。”

    “所以,姐便确信上官均一定会跳入水中舍己救人?”

    王芳点了点头,随后又轻声细语地慢慢说道:“当然,只有发现那处水浅,我才敢大胆跳入,否则,即使不为自己的性命考虑,也得想想人家上官均。”

    “为了考验上官均,姐姐您真是煞费苦心,让妹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木英装傻吧!你以为姐瞧不出来,我的心意,就数妹的心里最懂。”

    俩人相视一笑,随即便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

    哭完之后,王芳极为认真地向李木英介绍了上官氏族的起源和历史。

    上官氏族源于芈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春秋战国时,楚庄王的小儿子名曰子兰,官拜上官大夫。汉时,因武帝刘彻病重,便将年仅八岁的儿子刘弗陵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87年的二月十三日,刘彻诏近臣托孤,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由四人共同辅佐少主刘弗陵。

    不久,一向性格豪爽、脾气耿直的上官桀与素来心思缜密、阴险狠毒的大将军霍光,因在治国理念上存有差异,导致意见冲突、矛盾迭起,之后的上官桀便被昭武皇帝刘弗陵、大司马霍光满门抄斩,所幸的是霍光的女儿乃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媳妇,霍光不知女儿有孕在身,结果在桑弘羊、金日磾等大臣的暗助之下,霍女逃出京城,入雪域高原躲藏,为上官家族留下一脉,直至霍光倒台后,霍女才从雪域高原返至京城。

    唐时,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并在河南的陕县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就是河南陕县人。

    唐末纷乱,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家族受其影响,来到福建邵武安家落户、繁 衍生息……

    李木英听后似有所悟地细声叹道 :“姐姐相中上官均,其家族的不凡历史,定然也是其中原因。”

    王芳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

    且说,官坊墟的上官府邸热闹非常,高源源领着三子上官填(上官填,字彦珍),四子上官堪(上官堪,字彦贵)以及儿媳张淑萍、杨梅英,极其隆重地欢迎来自京城的钦差苏辙和邵武的知府刘鄂及二人的随行人员。

    苏辙本是河南推官,只因吏部尚书曾布与他的哥哥苏轼关系要好,便向皇帝力荐了苏轼的弟弟苏辙,赵顼本对苏辙有万分好感,极其佩服他的才学。苏辙虽说吏属河南推官,可神宗却在汴京给他另外安排了府邸,所行之责不是“河南推官”,而是“吏部侍郎”。

    黄其中面朝来自京城的苏钦差,连忙打听甥女婿叶祖洽的应试情况。

    苏辙极为愉悦地轻声笑道:“叶状元的祖籍乃归化城关叶家窠。在来和平之前,本钦差便和刘知府去过叶家窠,不过新科状元的亲生父亲早已不在人世,是状元的母亲接去了喜报。”

    黄其中在万分高兴的同时,又无比痛惜地深深叹言:“祖洽六岁便失去了父亲,是上官的家人,尤其是夫人……”

    “黄院长,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可别感慨、叹气,再说,叶状元是按吏部的要求登记应试的,其做法情有可原,无可非议。”

    见黄院长感叹连连,苏辙急忙打断了他的话语。

    “钦差大人说得在理。今天是我和你最最值得庆幸的好日子,状元的祖地是邵武归化,榜眼的祖地是邵武和平,邵武军揽括了本届科举考试的前两名,这般现象实属罕见,而状元、榜眼又出自我们邵武的和平书院,如此荣耀,身为书院的院长,此刻的心情,必然和我刘某人一样是心花怒放、喜上眉梢。”

    “刘大人说得极是,今日黄某做东,咱们就在书院一旁的及第酒楼不醉不归。”

    “院长,这哪行呀?苏钦差、刘大人是来我们上官府报喜的,理应由上官的家人摆宴答谢。”高氏摇头不同意。

    “夫人,其中身为梅英的舅舅,而且祖洽的父亲不在人世,倘若其中不能为自己的甥女夫婿做些什么,往后定然是后悔不已、内疚万分。”

    一旁的杨梅英也帮着舅舅说话,高氏无可奈何,点头同意。

    “黄院长,亲家母,你们能否让我张东明为自己的女儿、女婿做点小事?亲家母,您为彦衡操碎了心,院长是东明女婿和女儿的先生,待他们夫妻恩情似海,只有张东明没为女婿做啥事情,东明作为彦衡的岳父,若此时再不为他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恰时,李大媒人闻讯赶来,她欣悦地呵呵笑道:“我李某人早就说过,彦衡的今后一定有出息,鸿运要盖过他大哥彦明。不过,今天的午宴,一定要让他张东明摆上几桌,否则,大富人会食不甘味、坐立难安。”

    张淑萍看了看婆婆又看了看学姐,而后向着院长郑重其事地认真说道:“院长,给学生的父亲一个机会,地点还设在书院一旁的及第酒楼,到时叫上杨时、游酢,因淑萍和学姐都好久未见自己的学弟。”

    因张淑萍温和的话语中带着真诚,黄其中听后,连连点头,频频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