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笔记-第九章 速成专科无校园(一)-笨笨的姥爷-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九章 速成专科无校园(一)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4-29 22:12      字数:2147
    上大学梦寐以求,我终于在结婚之后圆了大学梦,那大学校园不成体统,但在百废待兴的国度里,当事人无法苛求。我与晓霞的婚姻,隐隐约约之中打上了危机的烙印。虽然还不太明显,但矛盾总是客观存在着的。——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文建国怎么给达瓦回信?是一个问题。顺着达瓦的思路回复,未免太伤感,且极容易引起误会。轻描淡写问个好,报个平安,似乎有点绝情,自己还穿着人家送的亲手编织的羊毛背心,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那么如何才能折中,既有情有义,又恰到好处地表达“兄妹”感情和民族感情?文建国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准确的定位。

    自己已是过来之人,有纪律有道德,不可造次。可究竟如何写信,他无从落笔,只有先搁下了。

    有人说,文建国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言下之意,一旦追求完美,往往一事无成。文建国有自知之明,基本认可,是自己青年时代的“灰色”人生使然。

    他分析过自己,没有追求“完美”的韧性,遇到困难,先找出妥协的理由,甚至事先就为自己的退路作了铺垫。别人只以为他比同龄人成熟稳重,不知道他内心的怯懦。“完美”成了海市蜃楼,只在内心残存着些许可怜巴巴的“理想”和“主义”。

    建国要去看望知青兄弟,晓霞完全理解。现在四个人当中,就你一个人混得最好,你去是应该的,但是只准带两瓶洋河大曲,其他礼品能带多少带多少,尽量多带一些。

    这一次建国是冲着不醉不归去的,洋河不让多带,还是很遗憾,但也很无奈。如果用“江阳老白干”作为补充也不是不可,但这种折扣一打,反而见外了。没办法,但愿插友们能够理解吧。这一结婚就有人管上了,而且管得也对。喝醉了总归不好。

    古代文人墨客有关醉酒的诗词,建国总能吟诵一二,三四,可自己不能写诗作词,这酒看来是不能醉的。他们兄弟三人参加婚礼的时候,强颜欢笑,最后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他们心里不痛快。可下放十年,有谁能够痛快呢?就是我自己真的痛快了吗?何况他们三个?

    建国要慰问三个小兄弟,自己作为老大,不能把小兄弟们丢下不管。喝酒的时间是建国定的,今天只要他们准备一点汤啊水的,其他都由建国带,也是事先说好的。

    建国放下的酒只有两瓶,让他们扫兴,可想想也是,真喝醉了也不是人过的日子。再看看其他食品可谓应有尽有,还有不少点心小吃,除了主打荤菜可以吃两天,其他蔬菜什么的,再混一个星期绰绰有余。建国怕负责任,推说一切东西都是晓霞准备的,包括酒。他特别强调了“酒”。

    “还是嫂子好,嫂子想的周到,有个女人疼着爱着的确不错。”金光辉半真半假地调侃着,“大家抓紧了,包括我在内,早点找个知冷知热的老婆。”

    小丁子却明确告诉建国大哥,我们二嫂子也快进门了,快了快了。金光辉抡起胳膊,喝道:“讨打。”小丁子已经躲到建国大哥的身后。

    喝酒之前,小丁子提议,我们还是先唱一唱《知青之歌》吧,那天人多,只是哼哼,还是出了洋相。他这一提议是为了弥补那天的不是。好!大家击掌赞同。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憧憬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搪瓷盆,饭盒,茶缸,酒瓶全成了他们的打击乐器,唱着唱着,一个个竟然泪流满面。歌声一停,大家先把第一杯酒一饮而尽。

    就在这次喝酒的时候,金光辉向建国透露,全省增加招生计划,由各地在今年年底补招一批大学生,虽说是地方粮票,但绝对享受同等待遇。他说自己从明天开始就回江州,认真复习,再考不上就不再做这个美梦了。付家村我也不回来了,到哪去,不知道。走哪儿,算哪儿。

    听到这个消息,文建国精神为之一振,顿时感觉时来运转了。他认为这才是他长期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了。

    回去跟晓霞一说,却发现晓霞面部表情突然晴转多云了。他意识到晓霞的心理动态。这读书人,一旦“中”了,今后的事情,是很难说的。但如果永远不“中”的话,以后的事情,也是很难说的。两难呢。

    建国好像自言自语,又好像在与晓霞商量。先说,不一定能考上;又说,反正路途不远,我们每个周末不是你来,就是我往;再说有机会你也可以调进江州城区嘛。

    按他的想法,自己差不多已经算是江州城里人了。而正是这最后一点,其实是最犯忌的话。的确,晓霞立马想到,你整个儿的目的还是为了回江州?你现在在江阳,已经成家了;立业嘛,也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头。说来说去,还是想回江州。真没意思。江州真的就比江阳好?

    晓霞想,我在江阳发展得很好,为什么要进江州城呢?两人在江阳比翼齐飞,难道会比生活工作在江州城里差吗?

    晓霞想归想,说归说,建国坚持要考大学,她也不可能阻拦,还是尽她做妻子的责任和义务,全力支持,心里却总归不踏实。

    第一不踏实的,是建国的“民转公”问题没有解决,晓霞认为这是自己差建国的,也是晓霞觉得说话不硬气的地方,如果当时解决了,也许就不会有考大学的事了;第二个不踏实,是双方的家庭住址(她仅仅归纳为住址)不同。老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看来我的文建国同志在城市与农村的选择上,始终是惦记着城市的家,他“贼心”不死呢。

    男女双方的结合,出生农村的这方,担心被城市的那方瞧不起;城市这方,担心农村那方(怕城市那方瞧不起)自卑。总之这城乡差别,只要存在,其隔阂也是免不了的。本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差别也并不奇怪。

    这次文建国是铁了心要上大学的,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时不我待。这也是自己青春年少的最后一博了。建国又自嘲恬不知耻,就是三十岁的人,还“青春年少”呢?先复习备考,其他一切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