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第十四章:物勒工名  以考其诚-纷雨潇潇-历史传奇-爱读网
第十四章:物勒工名  以考其诚
作者:纷雨潇潇      更新:2019-04-26 17:49      字数:3426
    “您的女儿是被瓦剌人掳走的吗?您刚才说从来没见过女婿的面,他从来都没有来拜见过岳父岳母吗?”郭登看着韩铁匠一脸好奇地问道。

    “是,我的女儿当初就是被瓦剌人掳走的,也不是说我从来都没见过我哪女婿。只是,自从我女儿被他们掳走以后,他没有正式来拜见过我们二老。一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无法接受这种事情,再加上,我女儿刚刚被他们掳走的那两年里,她自己都没有回来过。二是,女儿也怕女婿来猫儿庄被别人议论,反而给我们添麻烦。所以,女儿这两年偶尔会带着外孙来看我们,女婿却一直没有来过。”韩铁匠满脸阴郁地说道。

    “韩大哥,您的铁匠铺平时都做些什么东西啊?您刚才说,蒙古人有时候会来您的铁匠铺钉马掌,还会订制一些东西,那他们都经常订制什么东西呢?”于谦看着韩铁匠问道。

    “我的铁匠铺什么都可以制做,小到锄头、铁锹,大到刀、枪、戟、斧、钺、勾、叉,以及弓弩、鞍具、甲胄都可以制做。不过,瓦剌人虽然也有耕地,但他们的耕种的面积不大,来订制锄头、铁锹的也有,但数量都不是很大。他们除了经常来我的铁匠铺钉马掌,订制的东西一般也就是些生活用品,什么勺子、铲子、镰刀、斧头之类的,数量也不多。”韩铁匠说道。

    “噢,那他们就不会订制一些别的东西吗?比如说兵器。”于谦是想了解一下,瓦剌人会不会在民间偷偷购买像兵器这样的,朝廷并不允许私自买卖的东西。

    “不是他们不来订制那些东西,是我们跟本就不会给他们打造那些东西。”韩铁匠道。

    “噢,那您说说,有什么东西是你们不肯给他们做的。”于谦道。

    “除了我刚才说的,什么勺子、铲子、镰刀、斧头、菜刀、剪子这些日常用品,其他的东西我们都不给他们做。别说刀、枪、戟、斧、钺、勾、叉了,就连铁锅我们都不给他们做。”韩铁匠道。

    “噢,那是为什么?”郭登本是一介武将,对于带兵打仗,他是行家里手,对于这些民生问题,他就不太明白了。

    “我们行会有行规,对于蒙古人来订做的东西,只限于少量的生活用品,所有兵器一概不许制做。而且朝廷对武器用铁也有管制,私自制造武器是会被杀头的。”韩铁匠道。

    “那会不会有人偷着给瓦剌人制做这些兵器呢?”郭登问道。

    “应该不会。首先,有朝廷的管制。而且,对于我们这些为数不多的铁匠师来说,每个人都是登记造册过的。如果有人私下给瓦剌人做这些东西,一旦被查出来那是要连累全家的。”韩铁匠道。

    “那铁锅不也是生活用品吗?你们为什么也不给瓦剌人做?”于谦问道。

    “这个朝廷也有管制,蒙古人用的铁锅都是朝廷统一采办,通过朝廷与瓦剌互市的方式卖给他们的。而且,朝廷怕他们购买大量的铁锅后重新熔炼锻造成兵器,卖给瓦剌的铁锅都是广东制造的广铁,不仅是及其的不耐用,其质地也无法再重新熔炼锻造成兵器。”韩铁匠说。

    “是吗?为什么广铁制造的东西就不耐用呢?”于谦问道。

    “那是因为,冶炼和打铁本来一直就是北方男人的一门手艺。就拿打铁来说,要求学这门手艺的人必须身强力壮,南方人的身体条件根本就不适合打铁。而且,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打铁的,没有胆量的不能打铁,不能吃苦的也不能打铁。有句话说‘打铁先要身板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每次烘炉生火之时,再高温的烘烤下,无论冬夏,只要风箱一拉、铁锤一抡,就会大汗淋漓。在火花四溅之中,那十几斤重的大锤抡番起落不能停歇,需要超过常人的力量与胆量。打铁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把这门手艺学好可不容易,也不是光有力气和胆量就可以的。一块生铁,要经过反复的烧制、锻造、淬火、回火等程序,而每一道程序都必须要恰到好处,尤其是淬火和回火的技术,全凭经验和眼力,是很难掌握的。不管什么铁器,也不管外型制作有多精美,如果是铁匠师的淬火或回火技术不过关,制作的铁器也是很不耐用或者根本就不能用的。而冶炼,对技术的要求就更复杂了,把矿石冶炼成铁,需要更复杂的设备和更大的冶炼作坊,不是什么小作坊都能满足的。”韩铁匠谈到自己的老本行不仅是滔滔不绝,而且还满脸自豪。

    “既然蒙古人自己也能制做兵器,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制做铁锅呀?”郭登问道。

    “因为铁锅和兵器制做的工序是完全不一样的。兵器是锻造出来了,只要把铁烧软,兵器就可以打造出来。至于兵器锋利与否、耐用与否,就是另一回事了。至于铁锅,是用铁水浇铸而成的,必须要把铁块烧成铁水,这不仅需要比铁水更加耐高温的熔炉,并且还要比铁水更耐热的东西盛铁水并且浇铸才行。这一切,都是不容易做到的。”韩铁匠说道。

    “孩子他爸,别光说话了,你把桌子收拾一下,准备让各位大人吃饭了。”韩婶这时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蒸笼进入了堂屋,并把蒸笼放在了一旁的一个几案上。

    “再等一下,我马上去把菜也端来。”韩婶看着在场的各位笑着说道。

    “这么快饭就做好啦?”于谦看着热气腾腾的蒸笼问道。

    “很省事的,在我们乡下,大年三十之前各家各户都会蒸多馒头冻在自家的瓮里。然后在把瓮盖上盖子,放在不生火的屋子里,这样馒头放一两个月也不会坏的,吃的时候只要热一下就行了。还有些肉和腌菜,也是提前做好的,所以很省事的。”韩铁匠说道。

    这时,韩婶再一次回到堂屋,手中的托盘里还端着刚刚热好的菜。她将手中的菜碟一个一个地摆放到桌子上,然后又打开笼屉将里面的馒头和红枣糕依次拿了出来放在盘子里。

    “乡下人日常吃的的饭菜,各位大人别嫌弃。”韩婶说道。

    “哪里,哪里,这已经很好了。”于谦看着热腾腾的饭菜回答道。

    然后,于谦又将目光投向郭登等人说道:“各位都饿了吧,咱们就别客气了,都上来吃吧。”

    “好,谢谢主人家!那我们就不客气啦!”郭登一面道谢,又一面对张巡等人说“都拘着啦!赶紧吃吧!”

    “谢谢!谢谢!”其他人也都跟着道谢。

    “别客气!下乡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各位大人都别客气。厨房还热着馒头,各位大人尽管吃,一定要吃饱。”韩婶答道。

    “韩大哥,从您的家里一直朝北走,那一篇坍塌的房子是怎么回事,您知道吗?”于谦看着韩铁匠问道。

    “那一片房子呀,是去年立冬以后盖好的,好像是说要给外地来大同垦荒屯田的人住的。没想到昨晚的这场地震,一下子就都给震倒了。还好里面没有人住,不然非得出人命不可。”韩铁匠道。

    “这片房子是去年什么时候开始盖的?盖了多久?什么人盖的?那些人您认识吗?”于谦接着问道。

    “这片房子,从去年开春就开始准备动工了。朝廷派人到各村找人,说盖好房子以后再给工钱,立冬以后就盖好了。可是,据说去干活的那些人,到现在还没拿到工钱呢。”韩铁匠道。

    “那您有没有看到过,有没有人前来监工,或者朝廷的什么人来过?”于谦继续问道。

    “好像就在这片房子盖好以后,有个宫里的公公和一个年轻人来看过这片房子。”韩铁匠说道。

    “噢,您怎么知道那是位公公?”郭登问道。

    “我不知道,我只是听别人说的,有人看见那人没有胡子,说话声音也要比普通男人奸细,所以都猜那人是个公公。”韩铁匠道。

    “在盖那片房子的时候,您看到了吗?我们刚才在那里看过,连盖房子所需的砖石、木材都没有呀?”于谦道。

    “我看过,根本就没有什么砖石木材。刚刚开始盖房子的时候,还见过有人脱土坯,也有人用模具在做好的墙脚上放入泥土,然后分段分层夯实墙面。可是后来,有人说要加快工期,只要完工就行。所以,去盖房子的人就开始越干越快、偷工减料。”韩铁匠道。

    “可是,除了泥土以外我就没看到有什么材料呀!”于谦道。

    “是,几乎没有什么材料,别说横梁了,就是能当作椽子的材料都没有,用那些只能称之为树枝的东西来盖房子,您说这能不塌吗?”韩铁匠道。

    “于大人,您还什么都没吃呢,来,先吃个馒头吧。”郭登看于谦的面部表情越来越沉重,赶紧那起一个馒头递给他。

    于谦心中的怒意油然而生,他拿起馒头狠狠地咬了一口。

    这时,韩铁匠意识到自己今天可能话说的有点多了,他虽然心中大概知道于谦他们的身份,但这些人毕竟是当朝大元,自己是黎民百姓,刚才自己一时间口无遮拦地说了那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不妥之处。想到这儿,韩铁匠的脸上有些微微泛红,他在脸上挤出一抹生硬的笑容说:“各位大人先吃着,我去厨房让孩子他娘给大为大人再做一个汤。”说完,韩铁匠就转身走出了房门。

    “有道是,‘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我大明朝,从太祖洪武皇帝开始,凡有土木兴作,皆须用功尽料,所需砖石瓦块,都实行‘物勒工名’,所有施工人员更是登记造册,更是有监察使对完工的工程负责监察。《大明律》中,监察制度更是严苛之至,事到如今,如此粗制滥造的工程,是如何被监察核收的呢?如此蚁膻鼠腐、决疣溃痈,长此以往,我大明朝人将不人、国将不国,百姓们又将何以为家,何以为生呢?”于谦的语气中透着一种哀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