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网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记住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36:31
法国人安妮·居里安女士听说我要到波士顿,特意退了机票,推迟了行期,希望和我见一面。她翻译过我的几篇小说。我们谈了约一个小时,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写到..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8:12
丁帆,1952年出生于苏州,在宝应插队多年,中国作协会员。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8:10
一个作家的创作,能不能具备多副笔墨,这是衡量他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老作家石言的小说创作,虽然数量上偏少一些,但在艺术上摇曳多姿、风采杂陈,表现了可贵的艺术品质和才能。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6:03
夏坚勇,1950年生,江苏海安人。中国作协会员。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7:24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当代看,在中国文学辽阔广袤的领域里,里下河的文学天空中从来都不乏星光闪烁,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名人名作层出不穷为人所共见,但都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真正的“里下河文学流派”,这也..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6:50
  王干         一   《徙》写的是一场困局。   汪曾祺的小说冲淡,很少浓烈,《徙》似乎有点浓,但不烈。这种浓,表现在他反复写同一种命运和人生格局:高北溟、高雪两代人相似的命运,同样的人生格局,为..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5:39
  王  干     汪曾祺的小说是讲究文眼的。   中国古人写文作画,讲究。讲究之一要有诗眼、文眼,所谓画龙点睛,其实是在文章的结穴点上做够文章。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2:05
叶橹,1936年生,江苏南京人,原名莫绍裘,著名学者、诗歌评论家,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3:52
有些人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渐渐遗忘,而有些人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像陈年老酒一样越来越醇厚,越来越耐读。汪曾祺的作品属于后者,读后难以忘怀;再读,难以释卷。其魅力何在?我认为凝聚在..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0:13
里下河地区向来以地势低洼、河港纵横闻名。天钟灵秀,数百年来,此处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扬州八怪”自不待言,高邮、兴化、海陵等地的文化大家族(如兴化李氏)绵延十数代,俊彦相续。时至今朝,汪曾祺..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10:08
胡石言(1924-2002),男,浙江平湖人,当代著名作家。曾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江苏省文联委员。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07:40
                                           项 静   文学上公开一种流派或者隶属于一个地域,是在公开一种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就和所有的限制一样,是通往真实的一扇大门。美国南方代表作家奥康纳说:一个作家...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05:02
  张雯雯  王春林     在一篇关于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的评价文章中,学者朱晓进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严先生强调,创作流派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自然形成的,通过作品来显示自己的特点的,而不是人为地..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1:04:10
泰州地处苏中平原,苏中多水,又在里运河和下河之间,地势偏凹,所以一般又称此地为里下河地区。江苏北部,上古归属楚国,宋以后,移民渐多,地方富庶,一时,人文大盛。所谓“水势回绕,风气之秀,发为..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0:59:30
如果说里下河文学流派小说创作是以汪曾祺为美学标志性的话,那么,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汪曾祺的小说与当时文坛上热闹非凡的“伤痕、反思、改革”的文学思潮作品的完全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是思想主题..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0:44:15
文化怀乡与诗意解构 刘仁前香河三部曲研讨会发言纪要   主持人:汪政(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仁前同志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年来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天..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0:38:56
里下河文学与乡村社会伦理   高洪波等   里下河这片文学沃土,在滋养着里下河儿女的同时,也塑造了作家们的性格乃至观察世界和人生的眼光。里下河地区特殊的地缘空间,有着它独特的历史人文基因和乡村社会伦..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0:36:37
汪曾祺(1920-1997),男,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0:35:19
    体裁 姓名 出生 籍贯 会员级别 代表作品 小   说 汪曾祺 1920 高邮 中国作协会员 《受戒》 《大淖纪事》 胡石言 1924 平湖 (浙江) 中国作协会员 《柳堡的故事》 《秋雪湖之恋》 马春阳 1924 兴化 中国作.. [阅读全文]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0:32:39
上世纪80年代初,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复出文坛后,在至今的30余年时间内,一大批生于里下河长于里下河的作家,携其“里下河式书写”相继登上文坛,汇聚形成里下河作家群。众多优秀作品先后问鼎鲁迅文学奖、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