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诱因-第二节 情理相通率众求生-童行倩-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二节 情理相通率众求生
作者:童行倩      更新:2016-02-11 00:47      字数:2547
    民间习惯于把因果归咎于某种宿命。这家国企命运的转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的一场火灾。一个下岗职工为发泄心中的郁闷,在厂房里放了一把火,把濒临倒闭的企业一下子推到了绝境。企业的设备有不少都成了废铁。厂长借故有病不再露面。李睿作为副手,心急火燎地守着烂摊子。工人天天堵着李睿的办公室静坐。

    门里的工人喊:“停产回家待业,我们一家老小吃什么呀?厂长办公室门都上了锁了,我们不找你找谁去?”

    门外的工人喊:“咱们的厂房为什么好好的着了火呀?还不是让他们当头儿的逼的?”李睿一听这话,从门里挤到门外,看了看工人们,说:“刚才的话谁说的?企业遇到了困境就放火吗?同志们,你们不心疼吗?那可是咱们几代工人创下的家业呀!你们去看一看,设备成了废铁了!如果我们现在开工,用什么去开工?”工人们静了下来。这时,秋霞提着饭盒从楼道走过来。刚进楼道,就听有人喊:“多长时间没发工资啦!从今天开始,我们一家老小的饭辙就由你李厂长解决了。今天你要不给个囫囵话,就别想出这个门!”

    秋霞一看这阵势,知道这炮捻儿只要稍一碰,就会即刻引爆。她轻轻走到那个骂街的工人面前,弯腰把饭盒放在他面前,然后直起身,冲着大伙儿说:“兄弟们,咱们现在遇到难事了。产品产销不对路,效益直线下滑,最近又着了一把火,连做饭的家伙都没了。我知道大家都难。早知道今天能遇到你们,我肯定会多做点饭。可是,兄弟们,一个馒头掰四份,每人也只是个半饱儿,不如大家一起想办法,把做饭的家伙置起来,另起炉灶重开饭。”

    李睿和秋霞原本就人缘不错,工人们见秋霞如此掏心窝子说话,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原本挑头闹事的人也收了锋芒。

    一位老工人说:“秋霞呀,其实我们大伙儿心里都有杆秤。你们俩平时都是用心想事、细心谋事、专心干事的人。我们但凡有一点儿辙,也不会聚到这里,来给李厂长出难题。”众人应和着说:“是啊,我们也是实在没辙儿呀!家里大人孩子都张嘴等着吃呀。”

    老工人接着说:“秋霞说得对,这么僵着总不是事儿,不如咱们大伙一起想想办法。”众人又应和着说:“是啊,老李、秋霞,你们带大伙儿闯一条生路吧。”李睿从门口挤到楼道,大声说:“好,现在大家情绪平和下来了,我就把我的想法也跟大家伙儿亮一亮。过去,咱们是国有老大,赔了赚了由国家兜着,可大家想想,国家凭什么就应该给你兜着?这些年,市场放开了,咱们厂也一度活力倍增!但现在的效益为什么上不去?我认为,设备不更新,产品老一套是主要症结。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供需不对接肯定就要被别人挤掉。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两天着这把火倒是件好事,逼着咱们绝处逢生背水一战!”

    一个工人说:“老李啊,你说得倒挺解恨,可我们大伙儿心里还是惶惶的,没底儿啊。”众人埋怨那个工人:“你插什么话?听着!”

    李睿接着又说:“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必须有打得响的产品。”他挤过人群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材料说,“现在,不少高校在找合作伙伴,转化他们的科研成果,也在找出路。前两年,我在北京高校的一个战友就在找厂家,有意把他们研制的一种洗涤剂投入生产。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子。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实现。现在,企业的设备虽然报废了一些,但厂房还在,大部分设备还完好。最重要的是,咱们国企的技工,是多年在生产实践中培育和锤炼出来的,这是咱们的最大财富!”

    李睿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老李啊,你就带着大伙奔吧!”

    李秋霞说:“大伙儿静一静,我也说几句。”她看大伙儿静下来,就说,“这几年我搞销售,对市场有一些了解。希望大家再提供点信息,现在的消费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都有哪些。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过两天老李自费跑一趟北京,找高校和科研院所跟咱们厂联姻,筛选出几个项目,生产出几个金娃娃来!”

    工人们听秋霞这么一说,议论纷纷。刚才闹得最凶的工人一挥手说:“老李,你定吧!俺们就跟着你闯了!”李睿说:“那今天大家先回去议一议。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写在纸上,直接送到我的办公室。我后天上午就去北京!”工人们兴奋地鼓起掌来:“这下好了,咱们都回家等消息去吧。”

    李睿见工人们走了,松了口气说:“秋霞啊,今天幸亏你来解围啊。”秋霞说:“唉,设身处地的想想,我也真是从心里体谅他们的难处。日子好过的话,谁来这里闹事呢?”李睿看看秋霞笑着说:“你常常会让我刮目相看。”秋霞淡然一笑,把饭盒放桌子上说:“快吃饭吧。你都饿坏了吧?”

    “哟,你不提还不觉得,这一提还真饿了。”李睿打开饭盒大口吃起来,一边吃一边问,“我去北京,去看看胡刚吧?”秋霞叹了口气说:“你不了解他,他特别要强。如果他过得好倒也罢了;如果还是居无定所的当临时工,你这一去,不是在他伤口上撒盐吗?”

    “还是你想得周到。不过,我战友来信说,他承包了学校的食堂,也不知经营得怎么样?”

    “那你见到战友时从侧面打听打听吧。”

    李睿知道秋霞心里至今放不下胡刚,于是笑着用拿筷子的手点了点秋霞。秋霞也笑着问:“咋?你啥意思?”李睿忙打岔说:“噢,没啥没啥。我麻利儿的吃,好让你把饭盒帮我捎回去。”

    李睿的判断果然不错,北京确实有不少科研院所正在寻求合作厂家,于是,他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重点选了两家。经过数轮谈判,对方同意以科技入股的方式跟他们厂合作,并拨付部分试验经费。研发成果推向市场,后期收益以5∶5的比例分成。李睿对这次合作充满信心!但面临的第一道坎儿是资金问题。他一下火车就对秋霞说:“现在,最需要的是启动资金。你敢不敢以入股的形式,把你的家底都拿出来,作为先期启动的资金?”

    “当然投啦!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带大伙闯出一条生路来!”

    “如果规模生产,咱们这点资金远远不够,怎么办?”

    “召开职工大会,把企业的困难和高校科技项目的前景,都如实给大伙讲清楚。我相信,大伙拧成一股劲,就能走出困境。”

    李睿笑着拍了拍秋霞的肩膀说:“秋霞啊,打我见到你的第一天起,我就看出来,你绝对是个能干事也能成事的人!”秋霞笑着问:“何以见得?”李睿说:“就冲你这股子拖不垮打不烂的劲儿,啥困难克服不了,啥事办不成啊!”

    二人边走边聊到了棚户区。在一个路口,李睿停住脚步说:“秋霞,你找几个骨干,分头通知在家待岗的职工,周一上午10点到厂里开会。我现在去找班子的人,把情况向他们汇报一下。如果大家都觉得可以试一试,那咱们就开始筹资。”秋霞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