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竹-第三十六章  义务劳动-*4435-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三十六章  义务劳动
作者:*4435      更新:2021-06-17 15:36      字数:3443
    第三十六章 义务劳动

    几天的淫雨没日没夜地下过不停,龙川水库工地一遍狼藉。为了要在洪水到来之前,将防洪堤坝筑到32米的防洪高度,防止特大洪水造成溃坝。一旦溃坝,仅龙川市区的数十万居民都将无路可逃,沦为鱼鳖;市区高楼将全部被泥沙掩埋!那时以文兴邦为首的市委市府,就不是什么造福于民,而是遗祸于民,荼毒生灵,罪大恶极,十恶不赦的罪人了。省上,市里,18工程局领导,无时无刻不在密切关注着工程的进展。工人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加班加点地忘我工作着。工地上的临时公路不可能修建成固定的柏油路面,水泥公路。山间土路,雨水一淋,载重翻斗车一压,全成了稀泥烂窖。工程队靠自己的人力,无法维护道路的畅通。指挥部向市委反映,市委组织人力进行抢修,也组织市委机关干部到水库工地参加劳动,体验生活。

    雨停了,水库工地彩旗飘扬。接近山顶的悬崖上,一条斗大一个字的白字红底的巨幅横标上写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移山造海,改天换地!”机械化施工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型运料翻斗车,来来往往,在屈曲盘旋的之字拐山路上穿梭行驶。一人高车轮的大铲车挺着巨大的钢斗,像一只巨无霸的螃蟹那样,进进退退,举起落下地重复着装料填料的工作。上百吨重的碾压机,来来往往地在大坝上反复碾压。文兴邦带着市委一班人参加到沿途的筑路大军之中。纪委书记芮明亲自指挥大家,将稀泥烂泥清除干净,再将碎石填到路面的两条车辙当中。

    文兴邦在分局局长杨天水的陪同下,来到取料场工地。三辆翻斗车排队等候两台挖机装填土料。这些机械全是普通工地难以见到过的巨无霸。它们的车轮高过成人的头顶。挺起的钢斗也比一般的挖机大两三倍。文兴邦对杨局长说:

    “杨局长,我大学毕业时分到三堆坝水利工地,开过这种翻斗车,拿到过这种车的驾驶执照。让我去拖一车给大家看看,看我驾驭这辆大家伙,拖起上百吨的土石,是如何的轻松自如!”

    “文书记,参加劳动也用不着你去效大力的啊!做做示范就行了。这铁老虎可不是那么听话的啊!”

    “我知道,只拖一车。让小张师傅坐在我旁边保驾护航。只当是我当回学生,体验生活。”

    “那说好,只拖一车,下不为例啊!小张师傅,你在侧边看着,如果不行,就及时把书记换下来。”

    “好哩!谢谢局长成全。”

    文兴邦坐进司机台,熟练地启动离合器,前进,后退,倒车。三两下便将车子倒到了挖机跟前,赢来一阵喝彩声。开挖机的马师傅,也迅速地将履带式挖机旋转身子,将大大的钢斗往土石堆里一插,然后将钢斗往自己面前一刨。钢斗里的土石装了个满满荡荡,堆尖满沿。接着他将钢臂往前一伸,机身在履带底盘上一旋,转过小半圈就将钢斗举到了文兴邦车子的车厢里。最后将钢斗一倾,轰隆一声,将十来吨重的土石料倾泻到文兴邦驾驶的车厢里。文兴邦驾驶的翻斗车像打摆子一样地抖动起来。如此循环往复,一直挖了十斗,才将翻斗车装满。然后一按喇叭,嘟嘟!文兴邦启动车子,一加油门。车底下冒出浓浓的黑烟。机头拖着笨重的车身,缓缓地驶离装料场。上路之后,才加了些速度。

    芮明正在路边指挥市委机关干部修路填路,忽然,一辆大型翻斗车隆隆开来,停在了他的身边。从司机台窗户里探出一个头来,笑呵呵地说:

    “芮书记,你看我拖的这一车,比起你当年用架子车拖的一坨,四五一规格的石头如何?”

    芮明抬头一看,见是文兴邦。于是严肃地说:

    “兴邦书记,这样的大型翻斗车,你怎么能开啊?你可别违章驾驶啊,万一出事那可不得了,你还是快下来吧!”

    “芮书记,你不知道。当年和你一道用架子车拖石头,太笨重了。所以大学一毕业,我分到三堆坝水电工地实习,就学会了驾驶这种大型翻斗车。还拿了驾驶执照的啊!拖起一车几十上百吨重的土石,风驰电掣般地来来往往,别提多带劲儿了!你等着,我把这一车土石,拖到大坝上倾倒之后,就来和你一起修路。”

    “文书记,你去开翻斗车,你应该去开挖掘机嘛,举起大大的钢斗,不停地翻飞挖掘,说不定就把‘顺山三道桥,银子一瓦窑’里的银子给挖出来了!”

    “别着急,这么多大型机械白日昼晚地干,不要说一瓦窑银子,十瓦窑,百瓦窑银子都可以给你挖出来的。”

    说罢,轻轻启动离合器,沿着弯来绕去的之字拐路,将车开到了大坝之上。开到大坝中央,文兴邦明显地感到不对劲!车子好像行驶在棉花垫面上,软绵软绵轻飘轻飘的感觉。到了倾倒的地方之后,他一按倾倒按钮,一根银亮亮的钢柱,缓缓地将司机台后的车厢顶起。车厢越升越高,车尾的挡板经受不住土石的重压,哗啦一声打开,数十上百吨土石,轰隆一声倾泻在大坝上。他对小张师傅说了声谢谢,就打开车门跳了下去。他找到大坝上的技术监督员史利民问:

    “史老师,这大坝中间为什么会这样的绵软?车子行驶在上面就好像行驶在海绵垫子上一样!”

    “这是由于前一阵子天天下雨,拖来的泥土含水分较多,压实后就成了弹簧土,糍粑土。”

    “这不影响质量么?一个绵软的坝体还能继续往上修筑么?”

    “没有办法啊,又得抢工期,非得赶在洪水期到来之前,筑到32米的高度,阴雨连绵的日子也不能停工。”

    “不行啊,质量不过关,即使修筑到那个高度,绵软的坝体能抗拒特大洪水的拦截储蓄么?万一出现问题,可能情况更加糟糕!我看还是暂时停下来,开会研究一下。”

    “好吧,我去找施工方的徐必成工程师讲一下。”

    徐工拿不定主意,又去找总工黄大江,分局长杨天水反映了文兴邦的意见后,才将施工停了下来。

    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停息下来,显得格外清静。指挥部会议室里却热闹非凡。施工方的一分局局长杨天水,总工程师黄大江,负责施工的工程师徐必成;市上的文兴邦,武卫国,芮明,史利民等人出席会议。文兴邦首先发言说:

    “今天我拖一车土石上主坝,发现坝中央出现弹簧土,海绵层。翻斗车行驶在上面,像醉汉一样,歪来扭去。这种绵软的土层能否继续往上加,能否抗得住不断增加的压力?如果抗不住,那就只能返工,将海绵层,弹簧土挖起来,重先填筑。还得抢工期,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希望大家群策群力,畅所欲言。”

    “这种海绵层弹簧土,前两天我们就发现了,但没有办法。关键是要抢工期,非得在洪水期到来之前修筑到32米的高度。由于连续半个多月的阴雨,拖来的土石含水量大,又不能停工待干的土石料,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负责施工的工程师徐必成进行了解说。

    “这种情况我们原来也没有遇到过。一般工程,工期没有那么紧迫,遇到连续阴雨,只能停工待晴。早一阵冒雨施工,拖来的土石含水量大。工人们也苦不堪言,全身到处都是稀泥,满头满脸成了花鬼!如果要返工,那半个月的辛劳全白费了。职工们抵触情绪肯定大!”总工黄大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继续施工,土石不断地往上叠加,而坝体中间是软的,就像一个人的腰部出了问题,还能支撑上面的重量吗?再加上蓄水后水的压力,会不会渗漏垮塌,恐怕谁也不敢打包票!”质量监督员史利民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时为了抢进度,冒雨施工,拖来含水量大的土石,认为经过碾压,能挤干水分,能和上下周围的干土中和,没想到它会变成糍粑土,弹簧层,海绵垫。如果返工,将那一层弹簧土挖掉,那工程也太大了!”徐必成提出自己的想法。

    “工程量虽然大,但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正如山上横标所说的那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果没有其它办法可想,那也只能返工重来。因为一出问题,谁也负不起那个责任。所谓责任重大,重如泰山!半点儿马虎,也来不得。”武卫国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但工期这么紧,万一洪水期到来,大坝还达不到拦洪高度,漫过堤坝,那也是灭顶之灾啊!”主管施工监督的工程师史利民也讲了自己的观点。

    “我看可不可以这样考虑,一截一截地返工。挖出弹簧土,掺入干土,混合后再压实。耽误了的工程就只有24小时轮番作业,尽快地把时间抢回来。”芮明谈了自己的意见。

    “我看这个办法好。只是要特别强调安全。晚上施工,照明要跟上。主坝的照明解决了,料场的照明虽然远一些,也得解决。运料车用自己的车灯还可以缓慢行驶。挖机只靠自己的车灯,那个视野就太窄了。还是把料场的照明和沿途的路灯都安装起来,准备24小时,加班加点地抢工期。散会后,芮书记就立即和电业局联系,让他们立即施工,把主坝,料场和沿途增加的照明设备安装好。”文兴邦作出了最后的决定。

    下午,电业局接到芮明的电话后就立即雷厉风行,开来了四辆大卡车,有的载安装工人,有的载电杆电线。两天之内,就把料场和沿途增加的照明全解决了。

    入夜之后,山谷里的白炽灯,探照灯,行驶的车灯,亮如白昼。机器的轰鸣声震人耳鼓。芮明和史利民还是坚守在工地,一丝一毫也不敢懈怠。看到这紧张繁忙的返工场面,他们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又回想起了当年龙峰水库,也演出了一场被迫返工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