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网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记住
卷 首 语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3-11 14:43:59 发表人:admin

 

千百年来,里下河地区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水乡文明。水网稠密,湖荡相连的水韵风情,既赋予这片土地的人们以淳朴和灵性,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灵感源泉。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里下河地区涌现了一大批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他们的创作大多植根于里下河这块热土,既有各自鲜明的创作个性,又有相通的文化根源和精神气质,以其特有方式,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其研究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评论家的重视。

自2013年以来,里下河文学研究进入了全国文学界的视野,由《文艺报》社、江苏省作家协会、泰州市文联联合召开了两届全国性的里下河文学流派研讨会,其针对性和系统性,标志着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两年来,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共计50多人出席会议,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比如里下河文学流派是一个成长中的“流派”,建立和认可里下河文学“流派”,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地方”认知来重新获得其文学原创动力。

2014年研讨会以“里下河文学与乡村社会伦理”为主题,对里下河文学的内在肌理进行梳理和解读,更深入地探讨里下河文学流派独特的内涵。与会专家从社会学的角度,认为里下河地区大多数写作者,在身份、文化、地缘等方面的认同,使得他们的集合更具有“共同体”的特征。与之相对应,里下河文学共同体,其文学空间、写作对像和内容,又与里下河地区乡土社会共同体有一种共生共在关系。在其中大部分作者那里,这里的乡土社会(包括村镇),不仅提供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同时还提供了他们一种社会伦理价值的规范和支持,他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理解,以及文学处理和书写方式,尤其是文学的个人化风格表达,都有赖于从里下河乡土社会共同体获得资源。里下河地区特殊的地缘空间,独特的历史人文基因和乡村社会伦理观念和形态,这些无不影响了里下河作家的写作身份和文学取向。可以说,里下河的乡村社会伦理,构成了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价值内核。

随着研究的深入,里下河文学流派在全国文学界的影响力日趋广泛。进一步加强里下河文学流派研究,2014年,江苏省作协与泰州市文联联合成立了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并以此作为江苏文学研究的重要版块之一。中心聘请了阎晶明、丁帆、何向阳、陈福民等20位专家学者为研究顾问和特约研究员,在《小说评论》杂志开设“里下河文学研究”专栏,在《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文学报》等重要文学报刊持续推出了系列研究文章。

作为里下河文学研究中心的项目之一,从2014年开始,我们着手编辑出版《里下河文学》年刊,既充分展示里下河文学的群体风貌,同时又侧重对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研究。2015年刊共推出学术研究文章34篇,对“里下河文学流派”区域作家的文学成就和特点、审美属性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深入揭示其文化特质和文学内涵。我们相信,在里下河地区这片文学沃土上,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进入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