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网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记住
闲话扬州路
新闻来源:爱读文学网 发表时间:2016-02-17 16:02:53 发表人:admin

                                                          丁家桐

  

    一处地方的荣衰,倘若不明白诸多方面的情形,看看这个地方的路况,便可得其眉目。“要得富,先修路”,如果这地方处处断桥废园、荒草败屋,道路又年久失修,还说什么小康社会,是很难想象的。

  扬州历来以路自豪。“清淮北去,千里扬州路”,又譬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城外的路,城里的路,都曾十分风光。只是,历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扬州因路风光,仔细计算,也就只是那些短暂的年头。

  最风光的是唐代,说具体些,也就是盛唐与中唐。“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路很长,也繁华;“八方称辐凑,五达如砥平”,城市道路联网,四通八达,路况也好。有了路,还需要美化、绿化、香化,“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土还会香吗?无非是花甚多;至于“街垂千步柳”,则证明行道树甚密,管理也很到位。

  但是,在更长的时期内,扬州的路况甚差,路况标志着城市的衰落。鲍照说,南朝时这里“崩榛塞路”,以至“井径灭兮丘陇残”,荒草把路遮没了;宋元间的诗人往往描写扬州路上泥水很多,一到雨雪天,令人举步艰难。有位张以宁先生去道观,说是“扬州冬雨泥一尺,老子宫前红叶积”,道路上尽是泥塘。

  道路泥泞,缘于土路。今日柏油路,出门可着皮鞋,昔日土路,出门需着屐。屐是木底鞋。明人过扬州,说是“西城聊试屐,东郭暂停舟”,不着木头鞋,走不了扬州路。到了雨雪天,木板鞋子踩下去,不陷不沾,回屋再洗洗,可以完好如初。古诗可以证明,我们为之骄傲的“扬州路”,土路而已。

  到了近代,扬州路渐多石板路。嘉道年间,扬州城内许多路尚为土路、砖路,雨天难行。鲍志道经商扬州,据纪晓岚文,康山以西至钞关北抵小东门一带低洼积水,不便行人,于是鲍氏捐资铺高地面,并“易砖以石”。铺石板路需建下水道,于是路况大有改善。只是到了民国年间,《扬州风土纪略》云,石板路经多年磨损,“乘人力车行其上,左之右之,若乘小艇遇风然”。这样,当年的扬州路便成了“搓板路”了。

  路况大为改观是在解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

  最近三年修路,是城市的一项大动作。时尚的扬州风光之一,便是看路。一辆又一辆大车,载着百十号男女老少,城区兜风,看八车道、六车道的黑色路面,看消失了蛛网般电线的湛蓝天空,看绿岛中的花花草草,看浓荫如盖的密密麻麻的行道树,看江畔河滨繁花似锦的广场,看道边艺术品一样的路灯,看四方穿梭的种种车辆飞驶而过。有人感叹:在发达国家走路,走几天皮鞋上不沾灰尘,现在在家乡走路,鞋子上的灰尘也渐渐少了。

  符合标准的道路有了,铁路有了,河上的路、江上的路也有了,还需要有空中的路、地下的路,才是值得自豪的完整的今日“扬州路”。至于修路需要严格地依法行政,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