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殿之女”的原始构想,来自我许多年前看的一部不知名的英文小说。那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应是中古时期的欧洲,书中有类似太阳神殿祭典的情节。一开始我只觉得这样的情节很特别,在中文小说里很少见到。我本想把那本小说找出来,但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了,小说早被我不知扔到那儿去了。由於那部小说并不成名,网上也找不到。不过後来发觉这样反而比较好,可以由我自己任意发挥想像力。
我记得那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也是两个女人,不过她们的关系是同性恋人。一开始我确实犹豫过,“太阳神殿之女”的两个女主角究竟要安排什麽样的关系?我考虑再三,最後决定将薛冰和萧辰的关系定位在纯洁的姊妹之情。这个决定很重要,一方面我不擅长写同性恋情,二方面我觉得大部分读者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的感情。随着小说的写作,我越发觉得这个决定是对的。薛冰和萧辰之间不离不弃的友情牵动了整个剧情,成了这部小说不可或缺的主线。越写下去,我越觉得她们之间感情的可爱。
“太阳神殿之女”另一个主要的特色是全书没有男主角。这是个很大胆的尝试,也相当地违反传统。“爱读”的编辑曾经给我提议,要我在小说中加个男主角,我也曾经试着去做。本来鞑靼少年达合有可能成为男主角,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发觉小说实在缺乏男主角的空间,最後只有作罢。
“太阳神殿之女”的时代背景,很明显的是唐朝,确切地说是中晚唐时期,书中有关京城,官制,民风的描述,也都以唐朝为依据。但小说从头到尾没有提到“唐朝”两个字,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认为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可以是任何朝代,没有必要局限於特定的唐朝。
“太阳神殿之女”的写作,一开始只有一个大致的构想。在写第一卷长安时,对太阳城的概念还非常模糊。本来我并没把握,也没计画写四十万字的长篇。随着小说的写作,越来越多的情节开始在脑中浮现。制币局的故事,是写到第三卷太阳神殿时才在脑中成形的。後来的情节如天女被俘,鞑靼草原大战,祭典,及薛冰回到京城的复仇,都是在写作过程中慢慢成形的。直至开始写第八卷火海时,我都没想到会突破四十万字。而且最後两卷本来只有一卷,总章节数恰好一百。但後来要交代的情节实在太多了,才多分出了一卷,多了两章。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剔除了一些情节。譬如我原先考虑在长安城时出现一个迂腐的书生,让萧辰在行窃时栽跟头。可是後来发觉第一卷已经有十四章,太长了,所以决定略去。另外在太阳城的情节里我本来也想多加一些居民的生活情形,譬如在民房内养猪,用粗糙的树叶子当草纸等,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但後来也是因为篇幅太长,这些情节对小说本身的主线无关紧要,所以决定省略。
“太阳神殿之女”的中心主题,就是女主角薛冰背负着血海深仇,挑战神殿行之千百年的祭典。但本书并不是在讨论宗教,也不是以宗教为主题。太阳神殿虽然信奉太阳神,但基本上并不是一个宗教组织,比较像江湖上的门派。她们聚集在千里外的翰海沙漠,习武练功,维持太阳城的和平,唯一的特色只是全是女性,而且有一个月一次的夺命祭典。随着剧情的发展,祭典一事逐渐浮上台面,祭典的缘由和因果也渐渐水落石出,而薛冰和太阳神殿之间的争斗也渐趋白热化,最後一发不可收拾。
小说中唯一的反派,是来自北方的鞑靼人。但“太阳神殿之女”也不是在讲种族的纠纷。鞑靼人只是一个代表,就像传统的中国历史小说一样,代表着北方来的大患。事实上,唐朝对当时北方蛮族的统称是突厥。鞑靼只是一个泛称,其实它包括的范围很广,严格讲也包括了突厥。只是本书并不在强调种族间的冲突,所以并不在这方面多做深究。
小说也并不在讨论谁对谁错。事实上,世间有很多事都没有绝对的对或错。薛冰报仇及反抗祭典并没有错,神殿实施祭典实际上也没有错。小说中的人物也不是绝对的善或恶,薛冰虽是女主角,但她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薛冰的个性有很多缺陷,就像女王说的,她虽嫉恶如仇,但刚强易折,所以到头来碰得头破血流。萧辰的个性也有很多缺陷,她就是个火药库。天女清纯可爱,但太过纯洁,显得有点迂腐,最後还莫名其妙地上了祭台。吴安琪是个甜姐儿,但她个性怯懦,因为金允乔还得了失心疯。但也因为这些缺陷,她们反而更让人觉得真实,也更让人心疼喜爱。
小说中和薛冰有感情牵扯的,还有吴安琪和天女。严格来说,她们之间确实产生了一些同性间的恋情。吴安琪和薛冰一起练功,又一起被缠在蜘蛛网里喂大蜘蛛。天女一直仰慕薛冰,最後还为了薛冰上了祭台。安排这样的情节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像神殿这样,几千个女人聚在一起,朝夕相处,又与外间隔绝,完全不接触异性。在这样封闭的环境里,大家又都是青春少女,同性之间的情愫多少都会有的。只是这种感情是不是已发展到了恋情,则因人而异。由於这种情感非常违反传统,所以我只是点到为止。有时候,如何拿捏是非常困难的。究竟吴安琪对薛冰,天女对薛冰,是什麽样的情感,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吧!
“太阳神殿之女”的最後结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薛冰在大是大非中做出了抉择,抛弃前嫌,和神殿一同抗敌。而薛冰一直视作敌人的神殿,包括女王和林燕以及所有的红衣,都为了薛冰而牺牲。最後薛冰扛起了重担,接手了毁在她手里的神殿,带领幸存的仙女们在残垣断壁中重新站起。这样的结局,和薛冰当初进神殿时的目的,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安排如此的结尾,一方面觉得这样比较戏剧化,一方面也在强调世事难料,命运难测,英雄造时势,时势也造英雄。
小说的最後,飘来一根大雁的羽毛。这样的结局似乎有点灵异的味道。我之所以这麽安排,是希望留给读者一点想像的空间,让人在掩卷之後,还能感到馀音绕梁,鼻尖留香。至於天女是不是真的回来了?就让读者自己去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