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淮中篇小说选-三-安徽省阜阳市文联选编-现实题材-爱读网
作者:安徽省阜阳市文联选编      更新:2016-04-27 17:21      字数:2704
    于嘉的眼光只和她的打了个照面就赶紧闪开了,脚步犹疑着朝里进。还是如月更加淡定、从容,像往常一样和他打招呼,于老师早啊!

    于嘉努力在脸上挤出笑,早,早。说着就进了屋。要是在平常,他会善意地开几句如月的玩笑,给一天的工作弄出个良好的氛围。比如今天就该这样说,嚯,一虎又给你买了这套时装,是从法国进口的吧,要不怎么这么洋气呢?如月则爽快地说,是啊,咱为了搞好中法关系嘛,啥时候咱的平调子能到法国演出,别忘了给我记一功啊。

    办公室只有三人。于嘉5年前来这就是办公室主任,现在还是,去年添了个副局长的头衔,但是还在这里办公。全局上下迎来送往,文件资料,检查验收,政治学习,一切中心工作都要打于嘉的手里过。而要是只他自己,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这就靠另外两个人许如月和苗壮了。办公室里,他们的分工也很明确,于嘉管全面,主持工作;许如月负责来往接待、文件信息传递;去年刚分配进来的大学毕业生苗壮负责文件整理和其他文字工作。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配合于嘉做好文庙以及全县书画事业的宣传、推介工作,为全县的招商引资进行文化搭台。要是能引来外资完成本局的任务则更好,那要另外记功。

    于嘉走近自己的办公桌,见桌椅整洁,物品有序,茶杯里已经泡上了碧螺春,这是他最喜欢喝的茶。于嘉看不出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经常都是这样的,如月早早地来,把办公室一切都整理好;然后是于嘉不紧不慢地到岗,每天都很准时,总是离上班时间只差三、五分钟;最后是小苗风风火火地赶来,虽然有时候下决心说,于局长许主任明天该我第一了,不然我请客,但是总不能兑现。

    这个时候离上班时间还差三分钟,小苗还没到,于嘉坐下的时候,如月也已经把事情做的差不多了。她也坐了下来,拿起一本杂志当扇子。虽然有电风扇在吹,但中伏里的天气实在太热,加上她又手脚忙活一阵子,于嘉注意到,她的后背有两处汗渍,红的布料有些泛黑。

    办公室面积不大,实际上是没有隔开的两间屋。于嘉的办公室在里边一间,面朝外坐,后面是他自己的书柜成一排摆开,左边靠墙是紧挨着的三个文件柜,盛的是局里的文件资料之类的东西,右边靠墙是一台电脑。外面靠里的窗子底下是小苗的办公桌,靠外的窗户底下是如月的办公桌。小苗写东西要安静,就主动要靠里的桌子;如月负责接待,朝外看也方便。他们都在于嘉的视野内,但是看的都是背影。

    于嘉看不见如月的表情,她一直向外看着什么,手不停地扇,肩膀还一上一下地微微起伏着,看来她是有点累。如月不回头就不能看见于嘉的表情,这让于嘉少了尴尬,多了从容。但是,尽管今天的任务很多,很紧,他还是没有赶紧投入工作,他想和如月说一两句话,或者等着如月跟他说一两句话,说什么也不知道,就是感到他们应该有话说,不应该这么沉默着。其实在平时都是这样的,如月多的是干活,少的是言语,每天一早也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接下来就不再插话,除非于嘉安排她做什么,她才应答。今天也和往常一样。但是在于嘉看来,今天就有点不一样,他等着她先说一句话,他好心里有底。

    对不起,对不起,今天我请客,苗壮这时候闯进办公室。他走近于嘉的办公桌,一边朝外掏东西,一边解释说,昨晚弄到半夜呢,总算有了初稿。

    昨天接待了省文化局的来人,谁都没闲着,并且都是到深夜,只是工作内容不同。苗壮加班写《关于沙州县文庙的历史形成和现状》、《沙州县传统地方戏“平调子”挖掘与发展》等材料,于嘉和如月则陪来人吃喝,吃喝也是工作啊。

    这5年来,于嘉在局里是干实在活儿的。全局一个正局长,现在连他四个副局长,除他是学历史的,又当过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师,跟文化沾点边儿,其他人多是从乡镇调进城的,学历不是党政函授,就是转业退伍军人连什么函授也没有,文凭、水平都不能和他比。那几个领导进到文化局据说是组织部门没有办法的办法,其他稍热门的单位都进满了,他们又都在乡镇干够了吵着要进城,最后连这个最不肥的单位也不嫌弃就进来了,怎么说也是个科级单位。于嘉对局里乃至对全县最突出的贡献,一是把沙州县几近失传的民间戏曲小调“平调子”给挖掘出来并且申报了“非遗”;二是在他的呼吁下,文庙大成殿最终没被拆迁,且得以修复,使县里申报全国“文化先进县”和“文化艺术之乡”顺利通过。单单一个文庙的保留和修复,去年以来更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全国各地似乎又刮起了一阵风,那就是抢救历史文化遗迹。在这个内陆平原小城,能保留好且修复好文庙的确是个典型,据说,本省其他县市也有文庙的古建筑,都在城市开发中给毁掉了。这次省里来人是再一次对沙州县文庙的保留修复情况作一考察,准备迎接华东六省一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讨会在这里召开。县委县政府给文化局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这个会议拉到沙州县来召开,不仅来开,还要开好,开成一次繁荣文化的大会,一次振兴经济的大会。局里近阶段对此工作全力以赴,于嘉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于嘉拿起小苗递过来的材料翻看了一下,捻了捻页数再细看。由于他是回家加班弄出来的,所以是手写的初稿,看起来没打印稿醒目,所以他看着很费劲,眼睛几乎要盯着字迹才能读下去。

    才看了一页,他就看不下去了。吩咐小苗赶紧打出来,打好再看。他又拿出纸和笔准备写稿子,把昨天省里来人考察文庙的事在市党报和本县的《周末文化》上发个消息。他习惯用纸和笔打草稿。刚才市党报的李文奇记者来电话催了,叫赶紧把稿子传过去。真是的,现在的记者太好做了,跑新闻不到现场,写新闻不用动笔,吃好喝好还拿着,于嘉一边感叹着,一边动笔写字。

    刚开了个头,导语写好,正文就写不下去了。他抬头看了看,如月刚才还在的,现在去哪了?他拿起茶杯喝茶,发现茶杯空了,一想就想到了是如月泡的,一想就抬眼朝外看了一下,一看就看见如月的位子什么时候空着了。

    他长出了一口气,摇摇头,起身,拿起水杯去倒水。回来顺便朝如月的办公桌上瞄了瞄,什么也没看见,桌子上没有内容。

    写不下去,他又顺手拿起昨天的报纸,一个标题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化部公布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报讯:2007年6月9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他关心的是,沙州县的民间戏曲“平调子”去年底申报的结果。看到后来,他才想起来这里是不可能有的,这是国家级的,而沙州县是县级,顶多也只能申报省级。再一细看,这份文化报还是两个月前的报纸,他当时也没注意到。就是这样的,一忙起来,报纸就要积压,但是以前好像没积压过这么长时间的啊。他是爱看报的,不像其他局领导,报纸成叠的不散,叫小苗和如月去处理。

    放下报纸,他觉得很无聊,稿子没写好,又不想写,他的目光不自觉地又朝门口张望。

    这时,如月正从外面进来,径直走向里面,来到于嘉的办公桌前。不等于嘉反映过来,如月急切切地说,于老师,他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