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说《香河》-24.凡尘烟火中的生命体验——朱凌 郑润良-爱读网编辑部-网络文艺课-爱读网
24.凡尘烟火中的生命体验——朱凌 郑润良
作者:爱读网编辑部      更新:2024-02-19 11:25      字数:3304
    作为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中坚人物,刘仁前对汪曾祺创作风格和笔法的领悟和继承早已炉火纯青,1992年出版的散文集《楚水风物》与汪曾祺散文《故乡的食物》中所写物产非常接近,落笔风格也颇为相似。近期,刘仁前以刘香河为新笔名完成的散文集《生命的年轮》依然带有汪曾祺文学作品体现出的凡尘中十足的烟火气,同时又不乏鲜明的个体独特生命体验的特征。他对故乡风物、美食、花鸟虫鱼的描绘涉笔成趣、浑然天成,往往以回忆的视角描写故乡风土人情,带着对故土、亲人、年少岁月的热爱,着力在作品中凸显庸和之美,体现宽博兼济的儒家哲学,品味八方美食背后的民间智慧,触摸凡尘俗事中的生命体验。

    一、至味清欢中的性灵感悟

    散文集《生命的年轮》分为三辑。第一辑:年轮里,个人的情感,世事的变迁,时代的印记自然呈现于笔端;第二辑:醉岁月,叙写特定地域民间风俗、风物、技艺,展现民间的生存智慧;第三辑:岁有痕,追忆曾经的过往和曾经的遇见,感叹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无论是哪一种情感表达或者岁月印记都体现在作者对人间至味的津津乐道和孜孜以求中。“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将一次普通的清茶野餐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表现出诗人的闲雅趣味和对生活的性灵感悟。正所谓食色性也,汪曾祺先生和刘香河都在平凡的烟火气中感受生活的灵动和幸福。早在《楚水风物》中作家便记写了菱、高瓜、河蚌、毛鱼、麻雀、野鸭、扁豆、连根菜、糖团等63种物事,大多为舌尖之物。而在《生命的年轮》中作者依然尝试陶冶在美食的雅趣中,营造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的境界。刘香河的美食文字,并不只涉及食材、食物、烹饪技法,还会谈到跟美食有关的民俗、典故、人物及体悟,文字活色生香,意趣盎然。《那时,我们的农家菜地》中提到的茄子的做法,联想到《红楼梦》中老饕梦寐以求的美食“茄鲞”。于是农家烧茄子和城里茄子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比试,不仅让人的味蕾活跃起来,茄子这种普通的食物味道和文化韵味也突然丰富起来,在舌尖的丰富感受中我们体验出生命的灵动和生活的滋味。《生命的年轮》对美食的记忆的书写,是一种别致的关于味蕾的表达。如冬至的汤圆、大年初一的“糖团”以及腊八粥或夏日的粽子、黏炒饼等这些故乡的美食,刘香河对其不仅仅是静态的书写,而是宕开笔墨,在纵横关联中显示出食物的丰富历史性和地域文化特色。中秋节的美味连接着风俗,从关于月饼的各种方志记录,到民间美食黏炒饼食材、做法和口感,这样的写作,不仅需要作者懂食会食,是食之行家,也需要作者有足够的关于食物的知识储备。比如关于腊八粥,作者不仅提及《永乐大典》、清廷政令,也涉及各种民间材料和民间传说,比如《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作者的博闻强识可见一斑。这种“性灵知趣”是周作人小品文的一种风致,也是汪曾祺的散文的一大特色。《生命的年轮》有意承袭,呈现出一种至味清欢中的性灵感悟。

    二、俗世真情中的平淡中和

    刘香河继承了汪曾祺平淡中和写作气质,善于在“百姓风物”的家长里短中,将线性的大历史时间观融进相对静止的循环时间意识中,采用散点透视、留白、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去展现故乡的俗世真情。刘香河在《生命的年轮》中平静地讲述着生命中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生的故事,他以其自然、率真与淳朴的创作境界记录着里下河的风物人情和世间百态,体现出祥和的生命状态和和谐的生活面貌。关于与外婆的感情和对亲人逝去的缅怀,作家都以平淡中和的叙事态度娓娓诉说。小时候,外婆告诉我人死后会成为天上一颗星,外婆去世后,我每每仰视星空怀念亲人。读到这段文字,心中没有过多的悲戚,而是在追古溯今的怀想中获得心灵的慰藉。这种源于俗世烟火的生活气息和冲淡平和的人生体悟正是继承了儒家天人一体、道法自然的传统,发展了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理念,要求一切来自本真的自然与社会人生,一切融入生活、回归自然。刘香河的文学创作的哲学基础是儒家的“仁学”体系。它来源于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百姓日用之学”。 “百姓日用”本体论主导下的乡村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呈现出平实、安然、祥和的自然之境。在散文中我们几乎读不到生命年轮的厚重感,总是跟着作者轻松随意的笔触去体悟生命的丰富性和年轮所蕴藏的信息密码,也感受着作者在乡土世界中不断追忆的俗世真情。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忆及外婆的小菜地,外婆慈爱温柔的音容笑貌浮现于眼前。人世沧桑,岁月匆匆,我去拜祭外婆时依然沉沦在她温暖的牵挂中。在这里,没有过多悲伤的情绪,而是把这种祖孙两代脉脉的亲情融入这块日常耕耘的小菜地,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事物中渗入对生活和创作的态度和感受。作者在这块小菜地中既沉淀了对青春岁月的怀恋和礼赞,也包含着对故人往事的凭吊和追思,其中弥漫着淡淡的诗意。沈从文曾说,对于兵士和农民要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而不是“热爱”。因此,在刘香河的散文中无论生命处于什么温度,总是在其文字叙述中流淌着温暖的爱意和情趣。

    三、人间烟火中的岁月凝视

    刘香河用35年的时间,以“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香河纪事》(短篇小说集)和《香河四重奏》(中篇小说集)等数十部(篇)小说,书写了富于乡土诗意的香河,完成了对乡土文学世界的守望、传承与重建。刘仁前以“香河”世界的构建,呈现出乡村烟火中的人情世故、农事风俗。他以刘仁前为名的“香河三部曲”不仅绵延数十年,打造出了一定范围内口耳相传的文学世界,同时,他传承并突破前辈汪曾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成为里下河文学流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刘香河再次以散文集《生命的年轮》对香河世界中的童年故事以及岁月凝视中的人事景物加以叙写,对里下河过往风土人情加以追溯,展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风貌以及令人怀想的世态人情。《醉岁月》这一小辑延续了作者在人间烟火中寻找创作视角和创作素材的习惯,其中涉及的不少非遗传承人以及和他们相关的民间风俗、风物、技艺,体现出作者的民间视角、民间立场、民间态度。正如作者所言,“风俗是一面镜子,它照见的是一个迷人的世界。”清明时节的划船会、民间打莲湘的风俗、毛庄石雕以及各种泰州美食等,都为我们呈现出丰富多彩,仪态万千的乡土烟火。里下河文学创作有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素材,刘香河在其创作中运用这一优势。他的笔下有清澈激荡,水草丰美的运河水系;有碧水连天,芦苇茂盛,油菜花开的水乡图景;还有清新优雅、风神俊朗的文化谈吐;素朴单纯、平和开明的民风习俗等,这些内容构成了他散文集的主要框架和核心内涵。配合内容,散文集《生命的年轮》笔法舒缓有致,平和雅趣;风物气质清丽典雅,意境悠远,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他擅长白描,力求在语言表现和叙述风格上呈现自然清丽与诗性气质。作家的创作风格源于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体会人间烟火的百态和韵味。人性的真、善、美在平凡人生、日常生活中熠熠生辉,而刘香河也在平凡而充实的岁月沉淀中体现出他平静的谦卑与得体的高贵。

    刘香河的《生命的年轮》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思想内涵,语言质朴,文字朴实、笔调清新,毫无虚饰。他从带着烟火气的记忆中打捞出岁月的痕迹,留下人生的喜怒哀乐和世事的变迁。在当下喧嚣的世界中,这本书以真诚、朴实、沉静、扎实的文字激荡着读者的味蕾、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五觉,令人长久地回味在如醉饮甜酒后的酣畅愉悦的阅读体验中。

    (本文刊2023年第二期《文学艺术周刊》)

    [作者一介绍]朱凌,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该文选自2021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1CZWJ07)。

    [作者二介绍] 郑润良: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后,《中篇小说选刊》特约评论员,《神剑》、《贵州民族报》、博客中国专栏评论家,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六届文学评论高研班学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篇小说选刊》2014-2015年度优秀作品奖评委、汪曾祺文学奖评委;《青年文学》90后专栏主持、《名作欣赏》90后作家专栏主持、学术顾问,《贵州民族报》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专栏主持、原乡书院90后作家专栏主持。曾获钟惦棐电影评论奖、《安徽文学》年度评论奖、长征文艺奖、《橄榄绿》年度作品奖等奖项,主编“中国当代中青年作家作品巡展”在场丛书、海南作家实力榜丛书、“锐势力”中国当代作家小说集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