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石之路-消“三土”迫在眉睫-达则果果-现实题材-爱读网
消“三土”迫在眉睫
作者:达则果果      更新:2020-03-15 14:53      字数:3100
    初到磨石村,王书记深深感慨,说从没有想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竟有人还过着这般“原始”的生活。

    磨石村全村5个村民小组,连通村与村的是一条条蜿蜒陡峭的山路,雨天或雪天一不小心一个趔趄人便摔个四脚朝天。条件好点的家庭还能买几双雨鞋下雨天穿出去放牧耕作,没有雨鞋的几乎出不了门。住房条件也很是糟糕,一座座矮小的土坯房分散在各处,围绕主房堆砌起来的土墙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猪,鸡和羊等牲畜都养在围墙内的各偏房,房内没有修通排粪管道,家畜粪便大都是在春耕季节之际用铲子铲了放进桶里再挑出去。人畜共屋,既缩小了住房空间又不卫生。主房是一家几口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室内拥挤,灯光暗淡。家家户户都烧柴煮饭,屋里浓烟缭绕,呛得人眼泪鼻涕直流。

    到磨石的第一夜他久久没能入睡,作为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想起村民们的淳朴热情和他们那“糟糕至极”的生活环境时,他心里感到一阵阵的心疼。他意识到必须竭力想办法改变磨石村现有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半夜,他打开记事本在灰暗的灯光下写下了这样的扶贫策略:必须进行整村推进,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增加村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扶贫开发工作方式。土房、土路、土墙,消除“三土”迫在眉睫。

    说做就做,第二天一大早寿梗书记召集村支两委会成员在临时村委会开会。

    “必须把基础设施搞起来,如何建设新住房、村民活动场所、幼儿园,修通村路?这是我们大家的问题。”寿梗书记斩钉截铁地说道。

    “本来嘛,彝家新寨政策很好。但是磨石村穷得太彻底,光靠住房补贴能把新房建立起来的人家少得可怜啊。”村支书语重心长地说道。

    “村上目前没有一分钱的集体资金,幼儿园,村路等想都不敢想啊。”

    “其实也有部分村民不愿意修建新房,觉得将就住着也行,这样住房补贴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村上的孩子们以往都在哪儿上幼儿园?”

    “父辈中几乎没有识字的,文盲居多,我们这一辈半文盲居多。现在的孩子嘛,没有上幼儿园的,长大了直接去乡里上小学。”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在与村干部们的谈话中,寿梗书记感受到了此次帮扶的艰难。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解决是首要问题,同时必须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实现全村住房集中安置,激发内生动力搞新村建设。

    这天中午,寿梗书记将磨石村严峻的形式向中央纪委扶贫办做了反映。经过几番周折与商议,中央纪委最终倾力帮磨石村争取“土地增加挂钩项目,”并整合各方资源为磨石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资金1000万元。

    磨石村的帮扶计划还得到四川省纪委机关、爱心企业以及各级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梳理了政策、协调了资金、派来了帮扶人员,为磨石村的扶贫工作添砖加瓦,最大程度的解决了政策关、资金关、人力关。来自各方的支持给了寿梗书记更加坚定的信念与决心。他把解决“行路难”问题作为扶贫攻坚头一战,重重大山隔绝了磨石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不便始终是个根源性问题。里面的人想出去难,外面的人想进来更难,日复一日的“难”,脱贫之日遥遥无期。只有把道路修通了才能接着改善村容村貌。

    一拿到资金,王书记立即付出了行动,在通村路的沿途增加错车道、波形护栏、修缮改造路面14.5公里,并有效整合利用资金为磨石村修建了通组路、入户路10.2公里,既保障了群众出行的安全,同时也为后期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很好的交通保障。

    土路的问题解决后,他立刻把村民召集起来开坝坝会,讲解新村建设政策与计划,村干部们在一旁当翻译。他告诉村民中央纪委为磨石村协调1000万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同时他们将整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彝家新寨建设”资金为村里修建住房。不久后家家户户都都可以抽选一套自己的满意的房子,像城里人一样住上三室两厅厨房卫生间齐全的楼房。往后,适龄儿童就在村幼儿园上学…………

    惊喜来得太意外,有人欣喜若狂,有人目瞪口呆,也有人半信半疑。不得不承认,一开始的确有部分村民认为修建住房不如直接给他们发现金来得快,来得实用,因此更多的是带着观望的心态去等待,并非觉得这事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的事儿。

    “真有这么好的事?敢情以后要在家里上厕所?这….我可不习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用他带有浓重彝腔的汉语结结巴巴地说道。

    看着这位老人淳朴可爱的老人,寿梗书记笑了。

    会习惯的,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什么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两位初中生在人群中将手举得高高的,一脸期待的等着王书记的回答。

    书记告诉他们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是增加农业用地、改善住房条件、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一项系统工程。既可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又可以复垦旧村,腾出大量土地,可谓一举两得。

    ……

    村民们听得似懂非懂,但眼前这位书记的耐心与亲民让他们坚信真会有“从天而降”的幸运眷顾他们。

    不久,施工队进了村,叮叮当当动手挖地基、测量土地,整个村子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热闹起来。水泥、沙子、石灰,木材等日夜不停往村里送。

    为保证住房质量,王书记牵头领导成立由乡政府、村委会干部及村民代表组成的磨石村建设工作联合领导小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与实施。同时王书记联系了县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抽派技术人员会同同工程监督人员,检查施工单位执行施工情况,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对隐蔽工程,必须监督人员进行检查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

    杨兴民作为监督小组的一员,每天起得早早的,下地干农活之前他总要到工地上待上一个小时,有时候工人们还没有起床他就已经到了。他总是习惯盘腿坐下来抽上一根旱烟,吧嗒吧嗒地吸着望望四周,期待着一个将在不久后诞生的新村。抽完烟,他和工人一起搬砖,抬水泥,聊上一阵后在去自家地里耕作。等到傍晚下地归来,第一要做的事依然到工地上走走。

    “杨叔,那么积极啊?地里活可别落下哈。”有村民打趣道。

    “人家这可是给咱修房呢。共产党好,施工队都给咱找来了。等到这房子一建成,库史(彝历年)也该到了吧。”他乐呵呵地笑着。

    时间久了,杨兴民向着工地而起想着工人入睡的精神感染了村民。以往在清闲的日子,得村长提醒他们才到工地里帮忙,现在大部分人都像杨兴民那样,早早起来先到工地帮上一阵忙再去做自家的事儿。

    当然,建房分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重重困难就像磨石的重重大山等着他去战胜。比如,根据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规定,贫困户参加统建安全住房就要拆掉原有住房,如果原有住房是安全住房,就不能参加统建新房。但是,有几户村民却想着既要新房也不愿拆旧房。有一户叫山使者的贫困户,原本已经有了安全住房,不能享受统建安全住房的政策,村里为贫困统建新房正好用到了他家的废旧宅基地,根据最初协商情况,村集体按规定给他发放占地补贴。等到新房子按照最初的分配计划建好后,他看着家家都住上新房便眼馋了,反悔说不要占地补贴,只要新房子。更没想到的是,新房子还没有分配到户时,他就自己抢先选了一套新房子直接搬进去住了,他不会说汉语,王书记和他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得带着村村干部当翻译,各级干部反复做工作,可怎么也说不通,非要说村干部骗了他,骂扶贫干部,甚至动手打乡镇干部。说占了他家地基就要给分他新房子,无论如何就是要房子不要补贴。为了顾全大局,根据县里有关领导指示和扶贫移民局的协助,不得不把他家原有的安全住房拆掉,同时又单独建了一套新房子分配给没有分到房子的贫困户。自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村里扶贫搬迁工作的整体进度,给相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却始终不曾动摇王书记带领磨石村奔小康的信念。

    事后,当其他村民为他们的第一书记和其他干部愤愤不平时,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他依然战斗在第一线,整个人都忙瘦了,黑了,和村民们站在一起完全看不出来他是当初那个西装革履的书记。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