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厨房-蚕豆记-大爷姓杨-诗歌散文-爱读网
蚕豆记
作者:大爷姓杨      更新:2020-02-22 17:43      字数:1167
    《记忆厨房》系列

    记忆中的柴米油盐,炊烟里的农家往事,风雨中的生活感悟,餐桌上的百姓人生。——题记

    蚕豆记

    蚕豆的原产地在巴勒斯坦,据说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故又名胡豆。孔乙己的茴香豆就是蚕豆做的,还有怪味豆、兰花豆和美味的豆瓣酱都是老蚕豆的衍生品。

    我们扬州地区,人们最爱的还是青蚕豆。

    春末夏初,正是青蚕豆上市的季节,母亲在院墙西边种的蚕豆也可以吃了,昨日回去摘了一些,回来剥好洗净,锅里放少许菜籽油,蚕豆略翻炒,放入母亲腌制的雪菜,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再小火煮10分钟,一道百吃不厌的搭粥神菜——雪菜烧蚕豆新鲜出炉。

    小时候经济条件差,家家户户都是一天早晚两顿粥,中午才吃干饭。中午的下饭菜都以蔬菜为主,早晚吃粥搭配的大都是自家腌制的萝卜干、梅干菜和青菜腌制的咸菜。分田到户以后,家家都在自己的责任田边上的角角落落里种上蚕豆和黄豆,自留地里也种上了各类瓜果,于是到了夏秋时节,晚上的搭粥小菜就丰富多了,有咸菜烧蚕豆或者咸菜烧毛豆,还有凉拌黄瓜、菜瓜和莴笋,而我们小孩子最爱的还是咸菜烧蚕豆和咸菜烧毛豆,吃粥时,专挑豆吃,记得父亲就曾笑过我和弟弟:小孩子的筷子就是眼尖,只看到豆子。长大后才知道,其实和蚕豆或者毛豆一起烧的咸菜也很好吃,口感鲜美,格外下饭。

    分田到户后,虽然生活条件渐渐好了,零食还是稀罕物。我们因为祖父有退休金,加上叔叔时有出差,回来总会给我们带好吃的,所以比起同龄的小伙伴们还是幸福了许多。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从镇江买回来的蛋糕,个大,外面焦糖色,里面金黄,口感绵软、甜美,看得邻里的小孩直咽口水。不过每到春末夏初,小伙伴们也有让我们羡慕的时候——他们会将蚕豆用线串成一长串,像《少林寺》里老和尚的佛珠。在做咸菜烧蚕豆时将“蚕豆佛珠”放在锅里一起烧熟,然后挂在脖子里,一边玩耍,一边拽了吃,看得弟弟直咽口水。

    但是父亲不允许我们这么做,说烧熟的豆豆挂在脖子里,很快就弄脏了,不能吃。我倒是认同父亲的观点,弟弟的馋虫却一直蠢蠢欲动。

    一个星期天,下着雨,我穿着雨靴,打着伞,到位于北尤庄后面的自家责任田的田埂上摘了一篮蚕豆,回来做了咸菜烧蚕豆和“蚕豆佛珠”,满足了弟弟的心愿。而且我做的“蚕豆佛珠”是在咸菜蚕豆炒好放水烧开后,放在最上面蒸熟,所以味道和品相更好,弟弟甚是满意,未及晾凉就挂着出门找小伙伴嘚瑟去了。

    多年后和弟弟说起这天的场景,爆笑之后,竟觉得那么温暖!

    雪菜蚕豆虽然好吃,但是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青蚕豆很快就变老了。去年冬天在菜场看到有青蚕豆卖,遂买了回来烧雪菜。清洗时发现了存储青蚕豆的奥妙:冰冻的青蚕豆竟是煮了八成熟的!于是今天在呆睡了大半天后,起床去菜场买了十一斤蚕豆荚,回来剥了,洗净,用清水煮开2分钟,倒出,用清水冲一遍,晾凉,分装成小袋,放在冰箱冷冻室,这样以后随时都可以吃上鲜美可口的雪菜烧蚕豆了!

    杨甦于扬州

    20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