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笔记-第四十章 史静一朝已成名(三)-笨笨的姥爷-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四十章 史静一朝已成名(三)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6-16 20:30      字数:2334
    孙校长的想法很开明,这个学校迟早要交给文校长;分班的事是个得罪人的活,有一个人感谢,就有三个人骂娘;文校长的脾气耿直,场面上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知道他不太好打交道,就会主动知难而退;真是我老孙想解决的,文校长不会有二话的,退避二线是乐得清闲。

    文副校长本不愿接这个烫山芋,他笑骂孙校长“老奸巨滑”。说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一个一把手不亲自抓在手上,哪个不是害怕大权旁落?你倒好,把我推在前面,你知道前面是坑,让我先走。

    孙校长安慰他,我这一把手的位子明年就是你的了,现在你挡在一线,万一有摆不平的,跟我还有一个商量的余地。多好!再说一句小心眼子的话,我又不指望通过分班捞到什么好处,做个人情什么的。你懂的!

    孙校长把话说到这等份上,可谓知心、知己到家了,文校长也就不再推辞。

    文校长知道分班是令校长头疼的事,既然孙校长信任他,他就要把事情做得漂亮。他不声不响,快刀斩乱麻。在教育局拿回高一新生名单的当天,连夜将分班工作完成,第二天早晨向孙校长汇报。

    孙校长手上有两个上面来的名单,赶紧让文校长悄悄作了调整。他很欣赏文校长的做事风格,同意立马公布。同时让文校长组织高三新老班主任外出旅游,明天出发。

    文校长第一次分班就放了一个响炮仗,没有人能够意识到当天夜里文校长把班分好,第二天上午公布于众。

    有谁有胆量调整已经公布的名单?孙校长表示,反正我不敢,谁有胆量,谁调整。

    第二年文校长主政后,再用同样的“伎俩”就难以过关了,新生名单还没有到手,打招呼的名单就已经几十个了。他感叹,这个一把手确实不好做啊!这是后话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新高一报到的当天,就有几个人私下里找到史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从读高一的第一天开始,就能得到史老师的课后辅导,希望能够像达鹏一样。人家用的是“课后辅导”,自觉地回避了“家教”这一敏感的措辞。

    史静内心很反感,我只不过是看在孙校长的面子上,在达鹏身上花费了一些业余时间,如今却没完没了了?她不好意思当面回绝,只是一味地推着,拖着,搪塞着。好让对方自觉无趣,主动放弃。

    还真不要说,史老师笑着的时候,是美丽动人的,等她一旦有了不满意的情绪,那情绪立马就在脸面上有了反应,让人看上去就不怎么舒服了。笑,还是笑的,但那笑,笑得勉强,笑得难看,笑得让人不舒服。

    按照她的想法,不舒服才好呢,又不是我请你们来的。不来最好。本来一心一意要请她“课后辅导”的家长少了一半,还有一半家长采取迂回战术,动用方方面面的关系,分别找到了孙书记、文校长、文建国,还有一位家长居然找到了当年文工团的斐老师。

    前三人了解“家教”行情,也了解史静为人,与她谈的时候,都觉得亏欠了史静什么,并主动表示下不为例。史静也不多言,收了就收了呗。这三个人介绍的,一个也不能推。

    史静的第一任校长董校长却从不找她的麻烦。

    斐老师则大大咧咧,以曾经的老师自居,你史老师不收也得收,何况带一个家教也不会让你吃亏,家教费从优。

    史静与她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跟她解释,她不听。最后是史静几乎是摆着脸孔与她摊牌了,唯一的一个,以后你再多事,可不要怪我史某翻脸不认人。

    斐老师见她答应下来了,可就不再听她以后不以后的话了。两人共叙友谊,说了文工团里的许多家长里短,许多奇闻异事。知道她至今未婚,又是一番感慨,并承诺,有适合的男同胞,一定一定第一个介绍给你,肥水不流外人田。

    斐老师的话俗得不可再俗,史静甚至感到恶心。她真的担心,流到她这里来的水“油得发腻”。她平时最怕与这类大妈式的人物扯淡,于是就草草打发走了斐老师。

    斐老师人走了,话语还在。“适合的男同胞”好像呼之欲出,“适合的男同胞”又在哪里?说自己不想,那也是扯淡,除非自己不正常。七情六欲自己一样也不少,只是不愿意委屈了自己,将就着把自己送给人家;或者反过来说,白白地接受一个自己并不爱的男人。

    年轻时,幻想着白马王子;不再年轻时,梦想钻石王老五;现在这一把年纪了,已经没有了奢侈的梦幻,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的,平添上一个有关文建国的念想。

    文怀祺不动声色地给她灌输了不少文建国目前的情况。她很现实地把一句诗悄悄地给改成了,“恨不相逢未‘娶’时”。

    文校长时常将文建国的情况主动向她“通报”,也许他发现史静愿意多多了解一些建国的情况,可她从不主动打听。

    见到文建国的时候,她没有惊喜,没有羞涩,也没有不安。真的是“曾经沧海”了?不是。无论是文怀祺有意无意地提起文建国,还是她与文建国的不期而遇,一转身,她总要慢慢回味,对每一句话,对每一个眼神。她希望能够从他兄弟俩那里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也让自己不至于太被动了。可她一直没有获取到可以让她采取主动的蛛丝马迹。

    史静第三次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时候风平浪静,等批复到手的时候,史静心如止水,好像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自然。有同事向她表示祝贺,她只是淡淡一笑,说声谢谢。双方都是礼节性的寒喧。按照史静的个性,第二次没有成功,她就可以到市教育局咨询,甚至质询。但她知道,最后总归由学校处理,那无疑就是给孙校长、文校长添堵了。

    不看僧面看佛面,中国的各级官员无不喜欢“良民”,孙校长和文校长亦然。他们能够在权力范围内为民作主已经是相当的好官了,但要让他们为“刁民”说话,除非是做好了回家卖红薯的准备。这,是常识。史静不但原谅他们,而且同情、体谅他们,当官也不容易呢。

    她的确是这么想的,后来有了机会,她就把这一想法说与孙校长和文校长听。文校长赞赏她,说她说的尖锐,一针见血,符合事实。孙校长卖老资格,说她讲话刻薄,不怪至今找不到婆家。

    史静听了也不气恼,矜持一笑,说,知我者,孙校长也。谢谢孙校长的逆耳忠言。

    孙校长又说,你怎么就一点不着急呢!

    史静说,怎么个着急法?是上街抢,还是身上贴个广告?再特别注明:江中孙校长指示。

    孙校长和她一起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