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笔记-第九章 文宅四次唱挽歌(三)-笨笨的姥爷-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九章 文宅四次唱挽歌(三)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2-23 11:42      字数:2023
    外公已经习惯老亲家如此洒脱的作派,嘻笑怒骂尽在举手投足之间。果不其然,老亲家脸上开始露出了些许得意之色,但他不等别人看到他的笑脸,就立马转过身去,两边的肩头已经忍不住地颤悠起来,暴露出他作弄人之后,心理上得到的满足。爷爷如是反复,乐此不疲。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一切,仿佛均被建国的爷爷带走了。等奶奶以及外公外婆都走了以后,正好文革开始。好像他们这些个旧时代的遗老们很识相,约好了,在可能遭遇到冲击、耻辱、灾难、唾弃,甚至再被踏上一只脚之前,先自觉地退出生活的舞台,我们与世无争了,你们该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是的。文建国曾经想到过,如果四位老人还活着,那么当狂风暴雨式的文革来临之际,文家大院可能不会安宁,文建国可能也会受到更大的刺激。幸与不幸,文宅大院的历史也许可能重写。

    文革开始的时候,无论是爷爷奶奶的房间,还是外公外婆的房间,原来那些明显的标志性的物件,在建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统统不知了去向。好像一夜之间的鹅毛大雪伴随着北风呼啸,荡涤和掩盖了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只留下白茫茫一片。

    文建国的母亲在文巽善的协助下,悄悄地,亲自处理好长辈们留下的物什。该藏的藏,该卖的卖,该撂的撂,该烧的烧。不管是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和香炉,还是圣母玛利亚和《圣经》,一概了无踪迹,空空如也。

    蒋淑娴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态,她没有说过。她只是告诉过建国,我在心里会不停地祈祷菩萨保佑,嘴里默默地念叨“阿弥陀佛”。

    但在张公张婆的房间里,已经增添上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跟客厅一样,还有听“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对联。

    无论是圣母玛利亚,还是观世音菩萨,对文建国都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时间一长,可能又产生着另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长大一点以后,他不但经常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且还想知道上帝究竟是什么,观世音何许人也?甚至想到无论是上帝,还是观世音,他们的“教导”有许多地方与自己接受的学校教育其实是互通的。

    比如说,基督教道德的核心是爱,原则是爱神与爱人的统一。“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比如说,最常见的四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

    而共产主义的理想正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这在其内涵上,其实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后来等文建国的思想复杂一点的时候,又知道了乌托邦,还有民主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等。这个世界真的太复杂了,特别是在民主氛围逐步扩大,当毛主义形成的正统信仰、理想,在全社会似乎不那么神圣的时候,当原来信奉的共产主义也有了多种解释的时候,当有伟人主张不必考虑姓什么,是什么主义的时候,他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所以文建国一贯不反对别人的宗教信仰,也从不干涉别人的政治信仰,当然关键的是,他也没有资格,没有水平和能力去反对和干涉什么。他只是固执地认为,一个共产党员不信共产主义,信什么呢?

    文革之初,佣人的去留成为问题。是走,还是留?这是个问题。

    文家不想辞退,张公张婆不愿走,用他们朴素的语言来说,好歹让我们看到文家第四代吧?是的,他们几乎是含着眼泪说的。虽然他们也想自己的子女,但他们知道回到老家,是给自己的子女增加负担。在文家,不但自己吃饱穿暖,偶尔还有两个小钱寄回老家。但文巽善终究拗不过单位造反派的反复催问,以及为日益高涨大势所趋的革命潮流所挟持,识时务地将张公张婆送回了老家。

    张公张婆的形象长时间地滞留在建国的脑海里,和他接受的无产阶级教育长期地纠缠不清,虽然有时也会有相互冲突,但似乎也可自圆其说,建国能够把它们融会贯通,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起码的就是,人是生而平等的,没有所谓高贵下贱之分,每个人都要忠于职守,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并得到他人的尊重。

    建国受父亲委托,送张公张婆回老家,也是建国的祖籍老家。老家还有二爷爷三爷爷及诸多叔伯和堂兄弟姐妹。建国18岁了,才是第一次出远门,蒋淑娴不放心,对建国是左关照右关照,和张公张婆则是左拜托右拜托,生怕建国在外有所闪失。

    张公张婆临行前对蒋淑娴说,“二少爷交给我们请尽管放心。回来的时候,让我们家老幺送他回来。”他们说的老幺是他们家的老巴子,比建国大12岁,也属牛,按辈分算,则是建国的叔叔了。蒋淑娴这才安心,好像她的多次强调,才终于得到了落实。

    建国则像知道即将被主人放飞的小鸟,内心很有些欢呼雀跃的感觉,但他从不放在脸上,更不敢在父母面前放肆。

    张公张婆的老家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交界处的湖北境内,一个叫着文张屯的小山村。

    文张屯原来叫文屯,明末清初的时候,有大批张姓人逃荒涌入文屯,数量上超过了文姓,文姓人就主动提出将“张”字嵌上,于是就有了“文张屯”,从此也就形成了文、张两大家族系列并存的状况。张姓人感恩戴德,感谢文姓人的收留,与文姓人主动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