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一步跨千年》-第十六章:精准备扶贫,教育先行-白云-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十六章:精准备扶贫,教育先行
作者:白云      更新:2019-09-07 17:56      字数:3194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真实事件:记者在深圳一家企业里发现了几十名疑似童工在那里打工,这些童工竟然大部分都是来自大凉山。事情报道出来以后,社会力量很快就到达,决定要把这些孩子送回家乡。可孩子们却都不愿意回去,他们觉得在工厂里打工生活比家里好,挣了钱以后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回到老家就什么都没有了。

    国家禁止雇佣童工,招收未满16周岁的学徒工,无论这些学徒工是否获得经济收入,都被视为违法行为。为了杜绝这一现象,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尤其是大凉山,开始把“控辍保学”当成了脱贫攻坚的一项任务来抓,地方政府机关经常还要带着人马去沿海经济发达的地方“抓人”,保证让辍学的儿童回到学校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所以也就出现了阿西伍惹等同学们转学到县城来上学,需要缴纳保证金的现象,这也可能是学校出于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吧。

    精准扶贫,教育要先行。既然要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到学校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原来有九盘云和龙塘沟两所小学,对口帮扶开展之前只有一名教师,在校学生100人。其中龙塘沟小学海拔在2800米,由凉山军分区援建,在校学生30人。九盘云小学原来有70名小学生,因为条件艰苦没有教师执教被迫关闭,两所学校房屋年久失修,桌椅板凳缺失损坏严重。

    “今天的辍学,就是明天的贫困户”。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这是人们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结论。扶贫如果不找到病根对症下药,那就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作为小山村党支部书记的巴久尔铁非常痛心,他希望本村的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因为小山村实在是太穷,根本拿不出钱来维修学校、找老师为孩子们上课,这成了巴久尔铁的一块心病。四川省安监局对口帮扶小山村之后,让巴久尔铁看到了希望。

    针对小山村教师稀少,失学儿童众多的问题,四川省安监局领导立即协调当地政府,为小山村九盘云小学找到代课老师,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四川安监局又给小山村龙塘沟小学的33名学生购买了总价值2.5万元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2013年,又为小山村龙塘沟办学点修建围墙、大门,安装旗杆、教室窗户防护栏,购买教学用黑板、台式电脑等教学设备设施。为九盘云小学修建围墙、大门、旗杆、教室窗户防护栏,平整学校操场,架电接水,购买桌椅书包,对教室屋顶进行修缮维护。向两所小学的51名学生和2名教师送去了羽绒服以及课桌、书包、书本、足球、篮球、毽子、电子琴、水杯、台灯等学习、生活用品。给予小山村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为鼓励支教教师扎根山区,四川省安监局每年向小山村两所小学教师发放慰问金4000元,鼓励他们安心工作,投身山区教育事业。

    小山村地处高山,土地贫瘠,老百姓有很多都是土墙瓦房,甚至还有土墙茅草房,民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011年,小山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400元左右。村民中困难户占了50%,文盲占村总人数的80%以上,硬件条件差,生存环境艰苦。全村只有村支部活动室1处,无农村合作医疗室。抗灾能力弱,基础设施差,道路全部是碎石路或土路。村上没有蓄水池和防洪抗灾设施,一到旱季就无水可用,一到雨季就山洪阻断道路,加之道路湿滑泥泞,村民根本无法出行。

    四川省安监局对口帮扶小山村之后,最先投入的就是改善小山村的硬件条件。从2012年开始,四川省安监局先后为小山村硬化入户路5100米,改善了113户460人的出行条件。修建蓄水池和配套管网实现自来水到户,解决84户638人的饮水问题;修建过水路和钢制桥一座,解决34户132人雨季无法出行的情况、并提高了抗灾能力;修建垃圾堆放点8个,大大改善了小山村的环境卫生;修建小山村支部活动室围墙、公用厕所及大门,绿化村委活动室和龙塘沟教学点。为五保户重建安置住房,栽种树苗。让小山村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得到巨大改善,解决用水问题之后,小山村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率已经达到70%以上。

    小山村地处高海拔山区,位于小相岭风景区入口处,支柱产业薄弱,山多地少,而且大部分土地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结构单一;群众增收渠道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群众整体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由于该村离冕山镇较远,信息闭塞,群众视野狭窄,造成村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素质跟不上形势。要改变小山村的落后面貌,出门务工就是一项增收致富的快速通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小山村的出门务工人员都能学到一点技能,少走弯路,四川省安监局人事培训处组织选派了小山村的200名村民进行工程施工机械操作技能培训。组织部分小山村村组干部到成都市周边实地考察学习,借鉴成都市周边县市开展农家饮食服务业经验,为未来发展壮大小山村旅游服务业打下基础,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本领。经过一年的生产技能培训,使接受培训的部分村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让更多的村民燃起了接受技能培训的热情。

    只有忧民之所忧,才能心中装着人民,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好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群众最担心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政策,而是为民服务举措始终“走在路上”、“停在嘴上”,没有真正落在实处,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围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四川省安监局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组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而且从以下几点手入:一是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培养村级班子的领导能力及村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增强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科技能人,发展农村党员队伍,提升村级党组织的力量。三是健全村级管理制度,以基层民主建设为突破口,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不断强化管理、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坚持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政务、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四是抓平安建设营造和谐乡村,引导干部群众依法依规办事,公平公正处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妥善化解农村矛盾,促进乡村和谐。五是选派年轻干部下派喜到德县冕山镇小山村任村主任助理,助推小山村“两委”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报告精神,按照《四川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要求,四川省安监局采取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局领导和各机关处室与帮扶对象开展结对帮扶。依托喜德县、安监局,冕山镇政府以及小山村两委,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对帮扶对象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确保一户一策。局党组织切实树立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抓好帮扶困难户工作,整合局机关力量,每个局领导和机关处室对口帮扶一户困难户。局党委书记、局长、副局长等先后12人次深入到对口帮扶的困难户家中走访慰问,详细调研其致贫原因和思想状况等,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局机关党员干部先后52人次深入实地考察调研,慰问帮扶困难户,与他们拉家常、话发展,针对困难户的具体情况和致富愿望,认真研究帮扶举措,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一对一”结对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彝族青年巴久布都在自己一家人走投无路时,遇到了四川省安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建军,他的命运也被从此改变。1987年11月,巴久布都出生在大凉山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二组,父母生下了他和弟弟妹妹三人。因为父亲长年有病,所以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巴久布都上学时成绩非常优秀,可他刚中学毕业时,四十岁的父亲便因病离开了人世。面对巨大的打击和一贫如洗的家庭,作为家中长子的巴久布都只得辍学回家。弟弟的成绩非常好,作为老大的巴久布都为了不让弟弟再走自己的老路,便去了附近的电站打工,每个月有900元的工资,这样可以供弟弟上学。但他却没有想到,平静的家庭又面临一场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