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红-第70章  我的最爱-竹君-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70章  我的最爱
作者:竹君      更新:2019-07-16 10:51      字数:2102
    这本《徐霞客游记》,是我中学时代最爱读的一本书。也正是因为受这本书的影响,我最终在大学选择专业时,考取了旅游院校的旅游专业。

    “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

    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限制耳。

    ————《游天台山日记》

    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岐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

    ————《游黄山日记后》

    这一段段文字,让人仅仅通过其文字的描述,便如身临其境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了这本书,起初只是随意翻了几页,不想便被他的文字所震撼,文字之精炼,描述之细致生动,让人读后顿觉神往。

    后来,我更是被徐霞客这个人的生平所震撼,得知他仅靠母亲为其编织的一双双草鞋,便踏遍这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无法想象,在那个没有火车,没有高铁,没有飞机的年代,他是如何做到的,支撑他如此行为的精神力量又来自何处?

    和周围小伙伴也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有人说徐霞客是明代的唐三藏。我始终不同意这种说法,徐霞客和唐三藏不一样,唐三藏上有如来和观音做后盾,世间还有个皇帝撑腰,在加上几位各具法力的徒弟一路护送,取得真经。相比较而言,徐霞客就惨淡许多。

    除了对山河和行走的热爱,他所拥有的就是母亲亲手编织的那一双双草鞋。最后,将一寸寸的山河踏在脚下,壮美跃然纸上。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在心里奠定了徐霞客这样一个行者的偶像位置。这也是后来在高考填报志愿之时,我毫不犹豫地将第一志愿填报为:旅游管理。

    搞旅游,可以去很多地方,见识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事,不仅能够给平淡的生活增加一些调味,还能拓宽眼界和格局,从而拓展人生的宽度。

    可是后来,毕业之后,我并没有如愿进入旅行社工作。在旅行社实习一段时间之后,父母见一个女孩家天天跟着团在外面住宾馆,死活也不同意我区旅行社工作。

    一定要让我考取公务员,进体制内,说什么只有进体制才是铁饭碗。在他们眼里,什么旅行社的计调人员,业务岗位,这些都不是正经工作,一律被称作临时工。

    任凭我如何解释,他们就只有一个要求,只要进体制,其他的,他们都不做干涉。

    恰好,那年,我所在的区域旅游部门招考。我报了名,经过笔试和面试,最后,竟然成为两名幸运儿其中之一。

    但其实,我并不知道这是我的幸运还是不幸。进入体制内后才发现,基本上,我所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完全用不上。

    因为大部分,我只需要按照上级的指令去做就好了。

    无论是发通知,还是拟信息,都是套路性的。至需要按照上级文件套一下就好。

    两年后,我被轮岗到现在这个部门,主要负责一些宣传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很多媒体打交道,这才让我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些小小的发挥余地。

    搞什么样的活动,是需要不断碰撞和策划的。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推陈出新,而不是一味剽窃和复制。

    尤其是经常和媒体接触,从这些媒体人的口中,经常能够得到一些新鲜事物的消息,这些媒体人,天天奔波于各大活动,见多识广,和他们聊天说话都是一种学习。

    这样,我才算摆脱一些机关事务性工作,找到了一些专业价值,有了干工作的劲头,也不觉枯燥。

    于是,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策划。

    策划活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首先创意要出新,仅凭这一点就很难。经常为了和承办方讨论工作方案加班加点。或者是为了一句宣传口号绞尽脑汁。

    但是,每每看到活动顺利进行,参与的人们快乐的神情,我又觉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很值得。就这样,在活动宣传科一干就是5年。

    房主任上任后,实际上对我的业务工作并不做太多干涉。房主任混迹机关多年,不能说老谋深算,却也还算明智。

    他深知自己作为一把手,对业务是一窍不通。具体的活儿,他向来是交给业务干部去干。而且很少干涉业务细节,他所做的,就是把顶头上司关注的事情,也就是一些面子工程做得漂漂亮亮。这是房主任的为官之道,听起来也没有什么错误。

    只是,在这件事儿上,前期我和杂志社那边投入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恐怕,不是一两句话,说取消就取消的。

    我想来想去,如果不在那天举办,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活动改期,那么,就意味着杂志社那边要重新对接外宾,关键的一点,之前周部长要改期的时候,我是坚决阻拦的,才有了后来的调研。如今,我们这边又推翻之前的决定,用什么理由都说不过去。第二个方案,活动取消。如果这样,就意味着前期投入的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力都一下子归零。

    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到太好的解决方案。

    在这以前,我如果遇到难题,想不到解决的方案,我通常的做法是,做点其它的事情,不去想它,交给时间来解决,或许,事情也就慢慢得到解决。

    顺其自然,或许,是解决疑难杂症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