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红-第31章  上元节庆-竹君-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31章  上元节庆
作者:竹君      更新:2019-07-25 18:15      字数:2055
    见莲儿如此装束,林嫂也懒得再管,想着这样也好,至少比一个女娃家抛头露面安全些,也就作罢。再说,今天,她要陪太太去附近的娘娘庙上香,为三爷祈求平安。

    昨日,她冲莲儿发脾气并不是空穴来风。那日,三爷派人送来几批骆驼,再三叮嘱在院子里养着,若是让日本人知道家里有这么多闲置的牲口,一准被拉了壮丁去运送日本人需要的东西。

    所以,万万不能将家里养骆驼的事让外人知道。谁知,莲儿这丫头烂好心眼儿,偏偏要去帮什么梁老板,这下子,把自己的家底儿都泄了,怎能叫人不着急。

    这些年,三爷把客栈交给莲儿打理,这莲儿打小就受了父亲的真传,乖巧伶俐热心肠,很受三爷的器重。三爷甚至经常感叹:可惜了是个女娃,若是个后生,一定将她留在身边。

    所以,这恐怕也是最后莲儿想出女扮男装的原因之一。莲儿对客栈里的事从不怠慢。哪些是熟客,哪些是第一次住店的,她都会命伙计做台账。尤其是对那些第一次入住的客人,他们的喜好,习性,都要特别留意,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再次选择这里入住。

    来来往往的,大都也都是南来北往的商贩,只是,有的是驼队,有的只拉个三两头骆驼,还有的只牵着一头小毛驴。对那些只牵一头小毛驴的客人,虽然住的是简陋的下房,莲儿在服务方面也从不懈怠,每每总是命人将房间打扫干净、热水准备齐全,用餐虽然简单,也能确保卫生可口。再加上她手头这点行医技术,因此,这只要是来过客栈的人,都会恭恭敬敬地尊称他一声“莲掌柜的”,莲儿的口碑,在这条街上也就慢慢传开了。

    要知道,别说这条街,就算加上附近的村庄,家里能有这些骆驼的人家,恐怕也不多。后来发生的事情验证了林嫂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这些容后面慢慢讲述。

    说起唯一的女儿莲儿,林嫂总觉得愧疚。莲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但都夭折了,膝下只有莲儿这个女儿。本应该当宝贝似的疼着,无奈,赶上这么个兵荒马乱的世道。老家实在待不下去了,没有办法,她才托着莲儿来投奔男人。

    男人很早就参军,跟着部队转战南北。在一次战役中牺牲,是三爷派人把男人的骨灰送回来。后来,三爷看到相依为命的林嫂和莲儿母女俩,就让她俩住进自己家里。林嫂还好,照顾三爷和太太的起居,虽然三爷和太太从来不把她们娘俩当做下人看待,但林嫂一直安守本分,老爷太太地叫着,也改不了口。

    莲儿呢,从小就很懂事,什么都好,就是骨子里性格有些倔强。不愿意吃白食,最后,在她的再三央求下,三爷便允许她看管客栈。这些年,在莲儿的打理下,客栈经营得井井有条。

    当天,林嫂和太奶奶,在两位伙计的陪同下上路,向着附近的娘娘庙的方向出发。

    一路上,还能看到街上悬挂的稀稀落落的灯笼。

    就在不久前,街上,刚刚送走两个大节日,春节和元宵节。那段时间,有几个伙计回家过年了。客栈人手少了几个。好在往来客商也减少了一些,大多是往京城送年货的。各家各户无非是走亲串户,整条街着实热闹了一阵儿。

    而这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似乎花样更多。实际上,从正月初八开始,街上便更加热闹起来。整条街上张灯结彩,挨家挨户都挂上了彩色的大大小小的灯笼。

    彩灯上,描绘的是各色人物,有的舞姿翩翩,有的鸟飞花放,还有的龙腾鱼跃,花灯焰火通宵达旦,鼓乐声鸣,一篇祥和热闹的景象。

    一位伙计说,如今,这光景,也只有在民间能看得见了。伙计又说,管他局势怎样,反正老百姓图的就是个乐呵,如果连街上都不让搞灯会了,那就无乐可图了。

    附近的庙宇,更是张灯结彩,还举办了猜灯谜,一连几天,街上每天都有各式的杂耍技艺。击太平鼓的,扭秧歌的,踩高跷的,舞龙的,舞狮的,一时间,街上热闹非凡,人们像打了鸡血般兴奋狂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洋洋。

    那天,莲儿和好几位姐妹们,穿着新衣裳,一早便成群结队出门,一直到半夜才回来。她们去“走百病”了,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是一种消灾祈求健康的活动。成群结队的人,见桥就过,渡过危难,祛病延年。

    那天,莲儿说她和小伙伴们一共走了55座桥,并把自己走过的桥一一数给林嫂听。还说她这一走,把林嫂、三爷和太太等人身上的陈年顽疾都走没了。

    如果不是莲儿讲述,林嫂还真看不出来,这么一条街,竟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桥。有的桥,大部分,对林嫂来讲,都是完全陌生的名字。

    这莲儿姑娘也真是有些毅力,从早到晚,竟然走了那么多座桥,恐怕,能像她一样把这些个桥全部走下来的人,也数不出几个来。这也难怪,莲儿擅长针灸,能医人,还能医牲口,医者仁心,总是希望这世界上没有病痛灾难的。

    可是,这一切,都随着一声声枪响结束了。

    一路上,沟壑纵横,灌木丛生,山上的雪水逐渐融化,泉水潺潺。马车在山路上颠颠簸簸,晃晃悠悠,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几里山路。再往前,车子就不能行进了,只能靠两条腿步行前进。

    好在林嫂和我太奶奶体力都还不错,在林嫂和伙计的搀扶下。走过了两条沟,一条河,

    一位伙计抬头,望见桥边立着一座碑,仔细看过去,上面刻有“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旁边,还有两尊石佛像。

    “到了,到了,就在前面了。”有石佛像的地方,应该是寺庙不远了。伙计指着前方嚷到。

    果然,又走了一段,前方,一座大庙赫然眼前。在砖灰色庙围墙的包裹下,庙宇掩藏于灌木丛中,若隐若现,透露一股神秘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