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红-第13章  老房来电-竹君-现实题材-爱读网
第13章  老房来电
作者:竹君      更新:2019-04-18 08:58      字数:2151
    听说,我太爷爷和爷爷不一样,太爷爷从小读过私塾,后来好像跟着一位厉害的人物转战南北,再后来,就从商了,在京西这边做起开煤采矿的生意。

    但是,太爷爷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个太遥远的存在,爷爷也很少提起。只是偶尔说起家里以前养了好几头骆驼,还有矿,每天早上天不亮,家里人便赶着骆驼,带一队人到山上去采煤,天黑再回来。所以,在太爷爷那个年代,我家在这个地区还算是大户人家。

    王姓在全国也是大姓,天下姓王是一家。不过,这倒让我对自己的家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除了工作,和小贱贱看看电影,就是约小伙伴吃饭。还好,我和小贱贱不打算要孩子。丁克一族,过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了。至于传宗接代嘛,如果不能确保下一代的优质生活品质,那最好还是不要出来了。

    当然,这一点,遭到两边父母巨大的压力,好在我和小贱贱达成了共识,说到小贱贱,他比我更不愿意失去自由。

    小贱贱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一个航天部门的科研部,做程序设计。他的工作还带有一些保密性质,所以,在哪个项目组,做什么科研课题,我从来也不过问。只是,经常连续加班一个月,累成狗的节奏。因此,要孩子,养孩子这些事儿,对于我俩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

    平时我俩各忙各的,回到家里,就只想闷头睡觉。我俩就这样一直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也还算滋润,所以我从来没有关心过上老祖宗的那些事儿,我又不是男孩,没有那些义务。但是,如今,我却对太爷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等我出了院,一定要好好翻翻家谱去。

    然而,还没等我去翻家谱,麻烦就来了。

    这次,把麻烦带过来的,是我那亲爱的房主任,我们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房德山的一通电话。私下里,我们都叫他老房。

    在这里,我必须先描述下房主任的外貌。身材适中,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眉清目秀,是一个十足的美男子。他本来在一个特别清闲的部门,后来主动要求来我们这当一把手。

    我们这个单位,算是一个很小的单位,政府的旅游部门,说起来涉及面很广,但是权限又很小,经常是这里喊喊,那里叫叫,摆点花架式。说白了,就是一个权限小,杂事儿多的单位。

    房主任来的前两年,还有些心气儿,带着一干兄弟干了几个大的旅游活动,也有点影响力。今年,已经是他任职的第五个年头了,政府换届之年,也是房主任是否能得到提拔的关键之年。

    电话里,房主任向我吐苦水。

    “知玥啊,你也知道,这信访工作是书记直抓的,今年政府换届,在这节骨眼儿上,可出不起事儿啊,你家老爷子在街上有面儿,这事还得请他费费心。”

    在这之前,房主任从来都是唤我“小王”,今天突然间变了称呼,直呼我名字,倒是让我感到有些不习惯。

    还不等我回答,房主任马上又接着说让我多休息些时日,不用惦记单位的事儿。他这么一说,倒叫我有些不好意思。

    我碍于情面,答应和我家老爷子说一声,但是结果如何,我却不敢下定论。毕竟,事情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如果好解决,也轮不到我家老爷子出面了。

    这条街,自东至西,一条三里长的龙形古道。街上不同的位置不同区域,分布着许多古寺庙、古民宅、老门联、老店铺、过街楼遗址,也出了很多名人。在这个区域,是好多年的“硬骨头”。后来,由政府部门牵头改建,街上散落着一些文物点,政府早就想把这条街打造成一条旅游商业街,但是由于街上老住户多,如果改建的话,拆迁成本高,街区周围的市政设施极为薄弱。

    对于这条街的改建计划,方方面面研究了很多年,每年针对这条街改造的提案厚厚一打,却从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动静。

    去年,召开了工作会议,确定了改造方案,当时,京城各大媒体曾经做过一次报道。

    这条街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如果被打造出来,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很多媒体都虎视眈眈地盯着街区的改造,牟着要挖出一手新闻。因此,拆迁改建过程中,也不能出现任何负面因素。

    正因为如此,项目的政府方负责单位才小心翼翼,不敢出一点纰漏。

    其实,早在几年前,这条街要拆迁改建的事便在这条街传得沸沸扬扬。

    头脑灵活,嗅觉敏锐的聪明人们便开始行动,私自悄悄地扩充房屋的居住面积,有在外面搭棚子的,还有把台阶范围扩大的,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增大面积,拆迁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补偿。

    那时,拆迁改建的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只是停留在会议研讨阶段。

    百姓们哪里会管这些,有的说这里迟早要被打造成旅游区,有的说这里会被改建为商业街区。

    总之,在老百姓的期盼下,此条街区的未来辉煌无比。既然要下这么大力气改造,拆迁款自然不低。

    于是,东家效仿西家,西家效仿东家。这条本来就不怎么宽阔的街,越发变得狭窄。加上街道还有几所中小学校,每天早晚高峰,总是被来往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稍微下点雨,路面便积满水坑,更是寸步难行。

    居住在这里的都是老住户,对于糟糕的路况和道路设施,早就怨声载道。

    所以,当拆迁的消息传来,无不欢呼雀跃。

    然而,就像很多事情一样,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都是骨感的,最终,根据上面研究的方案。这条街,要被整体打造。首先,要保护它原有的风貌,不会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恢复古建筑的风格特色。

    如此一来,除了少部分特殊地段的居民会被迫搬迁,大部分地区居民,不用搬迁,当然也就得不到拆迁补偿款。

    那些私搭乱建的住户们,还要把私自搭建的部分让出来,扩充马路,这样一来,自然有些人就更不乐意了。因此,从一开始,修建工作就遭到了当地居民的不配合和阻碍,举步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