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清音-千古赤壁前赋 花下吃茶数壶-远音尘-诗歌散文-爱读网
千古赤壁前赋 花下吃茶数壶
作者:远音尘      更新:2019-02-08 10:50      字数:2483
    闺密四人约着小聚。冬梅推荐的。一家土灶馆。一排大红灯笼挂在院子外,院子里两方石磨。跨进店门,很有特色。一口口土灶排放四周。是真的土灶。小时候家里都有的那种。桌子中央掏一个大洞,支一口土灶,边上有烟囱,砌好了,烟接到室外去。烟囱表面贴着小青砖,半腰伸出一个小平台,上面放一盏小煤油灯。四周装修也极有特色。上山下乡的图片,洋葱、小南瓜、玉米棒的挂件,一派田园风光。闹市正中,世外桃源之感。

    一条大黑鱼,我们来时现杀的。放入我们面前的土灶,一个厨师过来,熟练地操作,作料下锅,炒至几分熟,放入冷水,盖上锅盖,等鱼煮熟。一路谈笑着,都不记得什么时候鱼就熟了,鱼香四溢,掀开锅盖,各自捞了往碗里放。加上冬梅家儿子,五个人相谈甚欢,说高考说志愿说工作说自己身上的各种小毛病,可是,我突然发现不对劲。偌大一个店,就我们五个人。开始我以为我们去早了,可是一直吃到八九点结束时,还是只有我们五个人。说实话,那个鱼真心好吃,出水鲜嘛,再加土灶烧的,自然香醇,环顾一下四周,老板夫妇,一个厨师,一个端菜打扫的,还有一个年轻人没认出身份,单被冬梅抢着买去了,不管收我们多少费,他这一天营业额都很有限,那么这个店,怎么撑下去,真是个问题。

    记得自己当初写文,常和我一同发文的还有一人。我先写楝树的果。那个苦得不能入口的果子,却给自己的童年带来无尽的快乐。大致受那篇文的启发,另一个人也写自己的童年。后面网友的评论让我笑出了声。她写当年被家人押着挑猪菜羊草,写满手挑出来的冻疮,写家人的呵斥无尽的家务活,贫寒无望,苦得比黄连还苦三分。网友评:楝树的果,让我们苦中作乐苦中有乐,无尽和苦难中生出层层希望。那个黄色的果子灿烂成童年时代的最光亮。可是这篇就太苦了,让人看不到一点点希望。

    这便是我后来说的,写作者肩上的职责。没有谁给你任务,你却要能让从你的文中读到光亮。那个郑板桥,贵为一县之令,却心中只有老百姓,这样的人,不鱼肉百姓,不欺上压下,靠两个工资混日子,捉襟见肘,可人家多坦荡: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那个曹雪芹,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就那样的日子,苦得能拧出胆汁,还在坚持写作。只是他自己的思想局限,他并不知道自己光明的前途在哪里,所以,尽管他乐观地坚持着,也没能在书中给众主人公们指出一条光明的路来。

    前赤壁赋却不一样。林语堂先生写出厚厚一本《苏东坡传》。苏东坡年少时颇为春风得意,年少轻狂诗词文书画几绝。那个时候的人,是想不到自己后面的艰难和不幸的。只会觉得天也蓝水也蓝自己的前程也蓝蓝。

    可是后来,因为政见的不同,苏东坡开始一步步走上艰难困苦又几起几落的道路。贬到黄州是他最痛苦的时刻。一个人如果一个处于低谷,那也好办。偏偏他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遭人排挤,一下子从最高峰跌入万丈深渊,巨大的落差可以想见。那也是他人生第一次受挫。和朋友一起江上饮酒。文人雅士,断不会干喝酒,自己有事做。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酒是真正的好东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杯小酒,可以暂时忘却苦痛无数。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只是酒入愁肠分外愁。那个客人也不是个得意的人,这会儿酒下了肚子,惹出万千感慨,酒多了,话也多了:“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个场景太熟悉。但凡席间有人作诗的,旁人必击节。有人放歌的,旁人必抚琴。这天有人吹箫。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赤壁的美。已经可以看到了。如此场景,真正闻者动容。更引得隔壁一个孤独妇人哭得柔肠寸断。苏东坡如果是普通人,肯定也会借酒浇愁一并哭之歌之解了自己被贬的愁苦。可他那样的一个人,满腹才华,就这样的悲苦岂会打垮他?赤壁之下,前有曹孟德。曹孟德是个多牛的人物呀。曹孟德当年,困周郎于赤壁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东坡何等聪明。曹孟德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却一味谦虚,说自己只是普通一游客,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跟孟德固然不好比,可是那么英雄的一个人,尚且湮没在滚滚历史之中,我们这些无名小卒,又何必叹生之不幸命之坎坷?

    事实上,他确实谦虚了。千年赤壁,确实只造就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称赞不绝的曹孟德,一个就是他苏东坡。

    苏东坡异于常人的地方便是,可以在无限悲苦中找到可以坚持下去的理由。明月固然永在,清风固然常存,可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们这样的凡人,有幸听得风声,看得月明,谁能说不是永恒!

    如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番开导,主客同喜。继续喝酒,去他的贬谪,去他的排挤打击,去他的人生低谷。太阳下山太阳升起,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前赤壁赋的最光亮,就是苏东坡这种豁达乐天的思想。生逢盛世皆大欢喜。身陷不测,还得保持这样的乐天,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苏东坡自己就是写书法的,自然会把它写成作品。而后代为之发狂的,当数文征明。文征明是书法家里最励志的一位。单单前赤壁赋就写了16遍,哈哈,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也看出他对这个内容的偏爱。最后一幅是89岁高龄时写的小行草。写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人与书俱老。偏偏他还不满足,落款处还说眼高手低表现得没有很到位,说得我很想打人。就那样一手字,老人家还有诸多不满意。也是。如果一个书法家每天对着自己的作品都可以自鸣得意,那他确实是人还活着,作品死了。

    所以文征明人死了,作品却永远活了下来。

    苏东坡死了,却有前赤壁赋后人吟唱了千年。

    每一个学书的人,抄录前赤壁的过程,是不是让自己的心灵受洗礼的过程?

    倒是希望,那个土灶的老板和老板娘,即使这个店关了,还能有苏子赤壁的乐天,重新思考,重新整顿,重新在餐馆上杀出一条路来。毕竟他们思路是对的,鱼是极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