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老铳-第六章(1)-万芊-历史传奇-爱读网
第六章(1)
作者:万芊      更新:2016-08-03 18:55      字数:1877
    如龙操着铳,带着足够的火药,去陈墩镇。

    火药容易着潮,一着了潮,铳就扣不响了。如龙跟以往一样先把火药一包包分开来用防潮的牛皮纸包裹了,再贴身绑着,随用随取。铁珠子,用牛皮袋装了挎在肩上。这回,多带了些铁珠子,装了两只牛皮袋。那些火药跟铁珠,足以打死十头牛。

    天蒙蒙亮,如龙的小船就靠在了镇头富安桥底下。富安桥是座大石桥,进镇的船家大多不喜欢把船歇在这桥下,这里冷落进镇还得走路。桥下大都停的是陌路过来的船,船家之间,不怎么熟识,船停着也少个照应。如龙原本一直把船歇在东门记米行的河埠头,只是此番进镇,他想该尽可能避开熟人的眼睛,以免坏了他的大事。如龙不得不有所戒备。歇了船,上了岸,如龙带着留种、三条猎犬,抄曹家弄近道进了镇。曹家弄是一条深弄,曲尺一般,弄的两头都是荒僻的地方,弄的这头,原来是片毛豆地,荒了,毛豆梗没人拔。毛豆梗里长出了野草,那野草更是长了枯、枯了长,有些陈年的枯草比人还高,冷不妨还会蹿出野猫野兔黄鼠狼啥的,一般人是不这么走的。如龙这么走可以直接绕到他大哥东门记米行后院那片荒地。米行后院的荒地原本是有人家的,几间小黑瓦的平房,只是不知怎么的,原来住的姓丁的**上吊死了,死了也没人理会,后来房子塌了,成了一片没人关照的废墟,废墟里就垒着**的孤坟,阴嗖嗖的。如龙从孤坟边的杂草里穿过去,靠近米行后院的小门。如龙轻轻地叩了两下门。小门旧得很,叩上去的声音有点破。一会,里面有人小声探问,是如龙?!如龙轻声回应一句,是我。门虚开一缝。如龙一招手,留种和三条猎犬依次鱼贯从门缝中钻了进去。如龙随手把几只野物,丢在后院,随开门的如麒从一段很窄的备弄进了屋。

    东门家是陈墩镇排得上号的殷实大户,如麒立嗣过来后,改姓东门,仍用自己的大名。东门老夫妇过世后,东门家的米行、南货店便传到如麒手里。虬村人都说,这是归老爷一个绝妙的算计,老归家失却了一个长子,却多了一大份家产,虽说如麒姓了外姓东门,然总归是他老归家的种。归保长自己也说,只要如麒的心向着归家,姓东门比不姓东门还要强。

    天色还没有全部晓亮,屋里暗暗的。如麒点了灯,就着昏黄的灯光,如龙看到如麒惺忪的睡眼,眼皮塔拉着,病怏怏似的。

    “怎么啦?!”如龙问。

    如麒唉声叹气地说:“米行开不下去了,这几日东洋兵天天过来看米。昨晚,几囤米都被东洋兵给封起来了,翻译官说不能随便启封,动了,要杀头。看来,米行只能歇业了。”

    “东洋兵,东洋兵。爹娘白指望你。”如龙窝着火,恨如麒的窝囊,拔腿想走。

    “你哪去?!”如麒问。

    “爹娘都断七了,你说我该哪去?!我憋了四十九天了。”如龙说。

    如麒一把拉住如龙,说:“你听我说,现在陈墩镇上到处是东洋鬼子,灵官殿驻着鬼子的司令部,平时总有十几个东洋鬼子守着。灵官殿靠河的埂基边,经常靠着几艘小快艇,也一直有东洋鬼子轮番守着。街上,总有几个东洋鬼子来来回回巡逻,虽说只有二三人,可都扛着上了刺刀的长枪,见不顺眼的人拉出栓来就开枪,不则,就用刺刀捅。镇头石人潭那边,还有一个岗哨,两个东洋兵轮着,还有几个汉奸。不要说你扛了铳带了炸药铁珠的人过不了岗哨,就是带镰刀扁担的也休想过去。前天,洛镇过来一个卖老鼠药的,走得急了点,屁股上就挨了一枪。我知道你心思。你门也出不了,报啥仇?!你先在后屋待着,等天黑了再说,只能从长计议。”

    “怎么个从长计议?你说得倒轻巧!你是老大,你姓了外姓,连骨气都被人抽了。”如龙说。

    如麒拉如龙坐下,说:“事情不是你想得那样,我已有内线帮我在探消息了,东洋兵人多,出进都是三三两两的,很难下手。现在是东洋鬼子可恶,狗汉奸也不是好东西。这些家伙成了东洋鬼子的眼睛耳朵鼻子,要打东洋鬼子,得先除那些作恶的爪牙,戳瞎他们的眼睛,割掉他们的耳朵,砸烂他们的鼻子,这样再慢慢地收拾这些狗娘养的倭寇。我正让人在探薛从贵的行踪。薛从贵,还记得不?我跟你讲过,东洋人的翻译官,原先在上海东洋人的纱厂里做过,东洋人到虬村杀人,他也在。这几天东洋兵过来看米囤,总是他带路。汉奸,这薛从贵不除,陈墩镇就不会有安宁的日子。我已约了一些人,准备夜里候着去摸他老巢,看他还朝哪里逃。”

    “我去!给他一铳,让他也尝尝铁珠子的味道!”如龙说。

    如麒说:“那你这几日就在这后屋里候着,哪儿都别去,不要打蛇没打着先惊了蛇,被他溜掉。到时,我们再好好合计着,去他家堵住他,送他下地狱见阎王。”

    如龙听如麒说得有理,不像是哄他的,也就听如麒的,在后屋的床上睡了。

    留种也睡,只是睡不安宁。小小的人,受了惊吓,变得沉默寡言。只是在睡梦中,说胡话,撩手踢脚,一刻也不安宁。只有三条猎犬很乖地蜷在床边的杂物旁,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