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钩沉-办年记-柴大官人-诗歌散文-爱读网
办年记
作者:柴大官人      更新:2015-12-04 20:33      字数:1075
    办年记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眼瞅着街面上车水马龙,道两旁商家的红灯笼高挂,街边卖春联的小贩也多了起来。

    走在街边的我手里提着一大袋蒸馍,那是在红旗饭馆门口买的手工馍。回到家里,首先闻到的是熟悉的油香。厨房里,妻子正支着油锅炸花生、炸鸡块,为过年做准备呢。女儿不在家,房间里有些冷清的感觉,现在的年似乎没有以前热闹了。

    在我的记忆中,办年是父母心中的大事。各种各样的年货要备齐,需要花不少时间呢。屈指算来,老界首的传统,所谓年货是分两大类的。一是家庭自备的食品类,再就是购买的礼品类。

    小时候记得很清楚,过了腊八,家里就忙碌起来了。母亲从夏庄请来了姥姥和舅舅,在家里的煤球灶上架起油锅,每天晚上都炸东西。这个红盆里用油盘着细细的面绳,炸出来就是香喷喷的馓子;那个红盆里盛着满满的面糊,姥姥左手捞一把握在手里,轻轻一攥,从指缝里冒出的小面团被姥姥用右手抹到油锅里,飘起捞出锅,就是炸好的绿豆丸子了;那边的盆里放着拌好粉芡的小肉条,炸出来就是我最爱吃的小酥肉……当然,还要蒸馒头,炸鸡块,炸鱼块,炸麻叶子,这些预备好的年货,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呢。

    这段时间,我和弟弟照例是口袋里塞了两毛钱,被撵到外面去玩的,免得在家里碍事。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即使母亲不高兴,也要偷偷溜回来,乖乖地蹲在姥姥身边,等待姥姥把一个丸子或者是一块小酥肉塞到我嘴里。我知道炸菜的油是母亲从油厂灌回来的大豆油,平时吃的油都是混合油,也只有年节时分的油才是最香最醇的。头顶上,二十瓦的灯泡不算太亮,炉火映红了母亲的脸庞,也让姥姥的白发在我的眼中分外清晰,满溢在屋子里的,只是新年的欢喜。

    再后来,年纪渐老的姥姥很少过来了,母亲炸制的年货也越来越少了。文革结束之后,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忙碌的父母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大盆大盆地炸制预备年货了,街面上有炸丸子的,买来就可以了。到现在我们年青一代立门撑户,自备的年货就更少了,简单地炸一些吃食也就行了,不够的可以去买。当然,乡下的岳父岳母还是秉承着传统,这两年给我们送来了不少自炸的麻叶子和丸子。

    年夜饭吃过,进入正月,就是走亲戚的辰光了。依照传统,每年去姥姥家、舅父家、姨家,都是母亲预备了竹篮大筐,里面装着宏兴果店的盒装果子,备上两瓶沙河特曲,外加馒头麻叶什么的,跟随母亲去长辈家拜年。不过,时代在变化,每年的走亲戚礼品也是越来越丰富,街面上有着更多的年货可以选择。礼品装的酒,成箱的饮料,还有各色本地或外地的年货特产,任意选吧,少了可是拿不出手,走亲戚的花费也越来越多,不过,多也乐意,什么时候都比不上亲戚们团聚最快乐啊。